公积金基数怎么查?一查吓一跳,原来单位少缴了这么多年?
每个月工资条上清清楚楚写着“公积金扣了XXX元”,可某天突然想买房,去系统一查余额,发现跟自己算的完全对不上?或者朋友随口一句:“你们公司按一万基数交的?”你心里咯噔一下——等等,我这基数是不是被“缩...
大家伙儿上班,最盼着平平安安,顺顺利利,但天有不测风云,万一在工作中不小心受了伤,那“工伤保险”可就是咱们的“救命钱”了,而这个“工伤缴费基数”,就是决定这笔“救命钱”多少的关键因素之一。
啥是工伤缴费基数啊?

简单说,工伤缴费基数就是单位给咱们缴纳工伤保险费时,所依据的那个工资标准,打个比方,单位给你定的缴费基数是5000块,那它就按照这个5000块的一定比例(这个比例各地规定可能不一样,一般是单位缴纳,个人不缴)来给你交工伤保险。
这个基数是咋确定的呢?
按理说,这个基数应该跟咱们的实际工资挂钩,根据规定,它通常是以上一年度职工本人的月平均工资为基础来确定的,这里的“工资”,可不是单指基本工资,还包括奖金、津贴、补贴这些,反正就是你从单位拿到手的各种货币性收入,大部分都得算进去。
这里有两个“线”大家要注意:一个是下限,一个是上限,如果你的工资低于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那不好意思,单位就得按60%给你交;要是你的工资高得离谱,超过了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那超过部分也不算,就按300%这个上限来,这是为了防止两极分化太严重。
单位没按实际工资缴,有啥猫腻?
说到这儿,可能有些朋友心里就犯嘀咕了:“我们单位好像是按最低标准给我交的,根本不是我实际拿的工资啊!” 哎,你还真说对了,有些单位为了省钱,就会动这个歪脑筋,故意把员工的缴费基数定得很低,甚至直接按最低下限来交。
基数高低,对咱工伤待遇影响多大?
影响可太大了!一旦发生工伤,很多待遇都是以这个缴费基数为计算基准的,比如说:
单位少缴工伤保险费,看似每个月没少你工资,但实际上是把你未来可能的工伤保障给“打折”了!
发现单位少缴了,咱该咋办?
别慌,有办法!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点都不丢人!
以案说法
咱们来举个例子,更直观。
案例:小王在一家工厂上班,每月实际工资是8000块,但工厂为了省钱,一直是按照当地社平工资的60%(假设当地社平工资是5000,60%就是3000块)给小王缴纳工伤保险。
不幸的是,小王在一次操作机器时不慎受伤,被认定为工伤,劳动能力鉴定为九级伤残,根据《工伤保险条例》,九级伤残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是9个月的本人工资(即缴费基数)。
你看,就因为工厂的“小动作”,小王一下子就少拿了45000块钱!这笔钱对普通家庭来说可不是小数目,后来,小王在律师的帮助下,向社保局投诉了工厂的少缴行为,并通过劳动仲裁,最终工厂不得不将这45000元的差额补给了小王。
这个案例就充分说明了工伤缴费基数的重要性!
法条链接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 (解读:单位缴,个人不缴,基数是“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对于单个职工而言,就是其本人工资。)
《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四条:本条例所称工资总额,是指用人单位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本条例所称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解读:明确了“本人工资”的定义和上下限规定,如果单位没按实际工资申报,导致“本人工资”降低,工伤待遇就会受损。)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六条: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解读:单位少缴、漏缴社保是违法行为,会被责令补缴,还可能面临罚款。)
律师总结
各位工友,工伤缴费基数虽然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它实实在在关系到咱们每一个劳动者的“钱袋子”和“保障网”。
法律是咱们维权的坚强后盾,希望大家都用不上这些知识,但一定要了解这些知识,防患于未然!平平安安上班,安安心心拿钱,这才是最重要的!
工伤缴费基数,你真的懂吗?单位少缴了怎么办?,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大家伙儿上班,最盼着平平安安,顺顺利利,但天有不测风云,万一在工作中不小心受了伤,那“工伤保险”可就是咱们的“...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