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比例怎么算?单位交多少才算合规?少缴漏缴怎么办?
每个月工资条上那串“住房公积金”数字,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同事和你的缴纳金额不一样?公司说按最低标准交,这合法吗?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把公积金比例这件事从头到尾讲清楚——不整那些干巴巴的术语,就用大...
工资条上“公积金”那一栏的数字,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同事和你的缴费金额不一样?公司说“按最低基数交”,这合法吗?今天咱们不绕弯子,直接把公积金比例这件事掰开揉碎讲清楚——毕竟这可是真金白银,关系到你未来买房、租房甚至退休的大事。
先说结论:公积金的缴费金额,是由“缴存基数”乘以“缴存比例”算出来的。听起来简单,但这里面门道可不少。

你要搞懂两个核心概念:
缴存基数:通常是你的月平均工资,但有上下限,比如2024年某一线城市规定,基数下限是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如2590元),上限是你所在城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比如36549元),如果你月薪2万,那就按2万算;如果月薪8000,就按8000来。
缴存比例:国家规定单位和个人的缴存比例不得低于5%,原则上不高于12%,大多数城市默认是5%-12%之间,由单位自主选择,比如你所在公司定的是8%,那你就得交8%,公司也给你配8%。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小李月薪1万元,公司公积金比例定为10%。
 那么他每月公积金账户进账就是:
 10,000 × 10%(个人)+ 10,000 × 10%(单位)=2000元,全部进入他的个人账户。
注意!这2000元里,一半是你自己出的,一半是公司给你“发福利”,换句话说,公司额外为你存了1000元,这笔钱将来你可以用来买房、还贷、租房提取,甚至退休时一次性取出。
现实中,很多公司为了省钱,会玩这些“花招”:
这些行为,统统违法!
公积金不是“福利”,而是法定强制义务。《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白纸黑字写着:单位应当为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一个都不能少,一分都不能少。
很多人担心“投诉了会被穿小鞋”,但法律明确保护举报人权益,一旦查实,单位不仅要补缴,还可能被罚款。
小张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开发,月薪2.5万,但连续两年公积金只按5000基数、5%比例缴纳,每月进账才500元,他一开始没在意,直到准备买房才发现账户余额严重不足。
他调出工资流水和劳动合同,发现公司明显违规,于是通过12329投诉,并提交了银行流水、社保缴费记录等证据,三个月后,公积金中心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公司被迫补缴近两年差额,连本带息共6.2万元,全部打入小张账户。
更关键的是,公司之后调整了所有员工的缴存基数,全员受益,小张说:“我不是想闹事,我只是想要回本该属于我的钱。”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第十八条:
 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有条件的城市,可以适当提高缴存比例。
第二十条:
 单位应当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不得逾期缴存或者少缴。
很多朋友觉得公积金“看不见摸不着”,不如直接发现金实在,但我要告诉你:公积金是你工资的一部分,是法律赋予你的权利,更是你对抗高房价的重要武器。
单位少缴、漏缴,不是“行业惯例”,而是违法行为,你每一次沉默,都是在让渡自己的权益,别怕麻烦,别怕得罪人——你争取的不是多几百块钱,而是一个更有尊严的生活保障。
 ✅ 公积金是强制缴存,不是 optional(可选);
 ✅ 基数要按实际工资来,不能随便压低;
 ✅ 比例至少5%,多数城市支持12%;
 ✅ 被侵权了,投诉有门,证据有用,法律撑腰。
从今天起,翻一翻你的工资条,查一查你的公积金账户,别让你的“隐形收入”,悄悄蒸发在沉默里。
你值得拥有每一分应得的保障。
公积金比例怎么算?单位少缴、漏缴怎么办?教你一招维权!,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工资条上“公积金”那一栏的数字,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同事和你的缴费金额不一样?公司说“按最低基数交”,这合法...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