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到处借钱名下没有财产怎样办
一、老赖到处借钱名下没有财产怎样办当遇到老赖到处借钱但名下无财产的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1. 及时起诉:向法院提起诉讼,拿到胜诉判决,通过法律文书确定债权,避免超过诉讼时效。即使老赖暂...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人——明明欠你钱拖了半年没还,朋友圈却天天晒新包、发旅游照,甚至转头又找别人张口借钱?更气人的是,他还理直气壮:“最近手头紧,再宽限几天。”可这“几天”一拖就是一年,你越催,他越躲;你刚想翻脸,他又轻飘飘来一句:“咱们不是朋友吗?至于这么计较?”
别急,今天我就从一个执业十几年的律师角度,掏心窝子跟你聊聊:当“老赖”不仅不还钱,还继续在外面借钱圈钱,你该怎么办?不是教你以暴制暴,而是用法律的刀,精准切开他那层虚伪的“信用外衣”。

很多人吃亏就吃在一开始太“讲情面”,微信上说好月底还,结果过了三个月都没动静,聊天记录也删得七七八八,等到真想打官司了,发现连个像样的借条都没有,转账备注还是“生活费”——法院一看,这算赠与还是借款?直接驳回。
所以第一件事:立即整理所有证据链,包括:
现在不是讲感情的时候,是抢时间保权利,一旦对方资产转移,你赢了官司也拿不到钱。
这里划重点:一个人明知道自己无力偿还,还持续对外借款,可能已经超出民事纠纷范畴,涉嫌刑事犯罪。
他欠你10万一直不还,但同期又向三个朋友各借2万,理由都是“周转一下马上还”,结果钱一到手就还信用卡或者挥霍掉——这种行为,在法律上叫“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虚构事实借款”,完全符合《刑法》中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我办过一个案子,当事人被同事借走8万,两年不还,后来发现这人同时欠了十几个人钱,加起来近百万,但他工资才八千,我们调取了他的银行流水,发现他借钱后立刻充值游戏、买奢侈品,最终警方以涉嫌诈骗立案,人被抓了,钱虽然没全追回来,但至少让他付出了代价。
当你发现“老赖”不是单纯赖账,而是拆东墙补西墙、明知无偿还能力仍持续骗钱,别犹豫,直接报警!这不是小题大做,是在阻止更多人受害。
很多债权人只想着去法院起诉,没错,这是基本操作,但光靠民事诉讼,往往赢了判决却拿不到钱,尤其是那种早就把房子过户给亲戚、车子挂别人名下的“精明老赖”,执行阶段根本查不到财产。
这时候,就得“双管齐下”:
我常说一句话:对付老赖,不能只靠法院的判决书,还得让他知道,赖账是要坐牢的。
我代理过一位女士,借给前同事5万元应急,约定三个月归还,结果三年过去了,对方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更离谱的是,她偶然刷到那人朋友圈,正在三亚度假,配文“人生就要及时行乐”。
我们调取了对方近两年的借贷记录,发现他以“投资项目分红高”为由,陆续向7人借款共63万元,但没有任何实际经营,更关键的是,银行流水中显示,他收到的钱大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和还私人高利贷。
我们整理材料后向经侦报案,并同步提起民事诉讼,公安机关以涉嫌诈骗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虽然部分款项难以追回,但他被列入失信名单,工作丢了,社交圈也崩了——这才是真正的“代价”。
这个案子让我明白:法律不只是赔偿损失的工具,更是重建社会信任的底线。
面对老赖,最怕两种心态:一种是“算了,几万块而已”;另一种是“我一定要搞死他”,前者纵容了恶,后者容易违法。
正确的做法是:冷静取证、理性维权、法律兜底,你要做的不是变成比他更狠的人,而是成为一个懂得用规则保护自己的聪明人。
每一次你选择依法维权,不仅是为自己讨回公道,也是在为这个社会的诚信体系添一块砖,别小看你的坚持——也许正是你这一纸诉状,让下一个借款人多了一分敬畏,让下一个出借人少踩一次坑。
欠债不还,天理难容;知法犯法,必受严惩。
你是债主,不是软柿子,该出手时,就出手。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人——明明欠你钱拖了半年没还,朋友圈却天天晒新包、发旅游照,甚至转头又找别人张口借钱?更气人...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