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密密麻麻的数字,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律师教你三招看穿企业底牌!
原创文章内容: 财务报表就像企业的“体检报告”,但普通人翻开一看——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满屏数字和术语,头都大了!别急,作为律师,我常通过财务报表揪出企业“猫腻”,今天就用大白话教你三招...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每个月发工资,打开工资条,看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公积金”那一栏密密麻麻的数字,心里直打鼓:这些钱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我交了多少?单位又交了多少?将来能拿回来多少?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开揉碎讲清楚:五险一金,到底是怎么算的?它对你意味着什么?

所谓“五险”,就是国家强制要求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包括:
而“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虽然不属于社保,但和“五险”常被并列提及,因为它同样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存,专用于买房、租房、建房等住房支出。
这六项加起来,就是我们常说的“五险一金”。
计算五险一金的核心是两个关键点: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
简单说,缴费基数通常是你的月平均工资,但不是无上限的,每年各地会公布“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比如2024年北京的上限是35,283元/月,下限是7,057元/月。
如果你月薪2万,就在这个范围内,那就按2万算;
如果你月薪5万,超过上限,那就只能按35,283元封顶计算;
如果你月薪6千,低于下限,那就按7,057元保底计算。
注意:很多公司为了省钱,按最低基数交社保,这是违法的!
以下以上海2024年标准为例(不同城市略有差异):
| 项目 | 个人缴纳比例 | 单位缴纳比例 |
|---|---|---|
| 养老保险 | 8% | 16% |
| 医疗保险 | 2% | 10% |
| 失业保险 | 5% | 5% |
| 工伤保险 | 0% | 2%-1.9%(行业风险决定) |
| 生育保险 | 0% | 1%(已并入医保) |
| 住房公积金 | 5%-12%(自选) | 5%-12%(对等) |
举个例子:
小王在上海上班,月薪15,000元,公积金按12%缴纳。
个人部分合计:
单位部分合计:
你看,单位花的钱,其实远超你工资里扣的那部分,这也是为什么说:五险一金,其实是企业给你的隐形福利。
❌“我不打算在这座城市养老,交了也没用。”
错!社保全国可转移接续,你在A城交了5年,B城交了8年,退休时合并计算,累计满15年就能领养老金。
❌“公积金只能用来买房。”
大错特错!现在大多数城市支持租房提取、装修提取、甚至大病提取,灵活使用,它就是你的“应急钱包”。
❌“试用期不用交社保。”
违法!只要建立劳动关系,哪怕只工作一天,单位也必须依法参保。
李女士在杭州一家私企工作了三年,期间公司一直按最低基数缴纳社保,公积金干脆一分没交,她一直以为“私企都这样”,直到跳槽去国企,才发现前公司的公积金账户是空的。
她向当地公积金管理中心投诉,经调查核实,公司确实未依法缴存,公司被责令补缴三年公积金共计5.8万元(单位+个人部分),并处以罚款。
律师点评:很多劳动者对公积金重视不足,觉得“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其实是真金白银的资产,一旦发现单位未缴、少缴,一定要及时维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条:
“单位应当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不得逾期缴存或者少缴。”
《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
社会保险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免除。
说到底,五险一金不是负担,而是保障。
它像一把伞,在你生病、失业、生育、养老时为你遮风挡雨;
它又像一棵树,默默生长,将来开花结果——养老金、公积金贷款、医疗报销……都是它的果实。
作为劳动者,你要学会看懂工资条,定期查询社保和公积金账户(通过“支付宝”“微信城市服务”或“当地人社APP”),发现问题及时沟通或投诉。
合法的权利,从来不会自动到来,它需要你知情、关注,然后勇敢争取。
别再让那些藏在工资条背后的数字成为“谜”——它们,本就是属于你的光。
五险一金怎么算?工资条上的数字到底藏着啥秘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每个月发工资,打开工资条,看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公积金”那一栏密密麻麻的数字,...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