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到底是什么意思?被裁了怎么办?资深律师为你解答!
"裁员"这个词频繁出现在新闻和社交平台上,许多打工人听到这个词就心头一紧。裁员到底是什么意思? 它和普通的解雇有什么区别?如果被裁员了,劳动者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我们就从法律角度来详细解析。...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早上还坐在工位上喝着咖啡,下午HR就请你进了会议室,轻飘飘一句:“公司结构调整,你这个岗位暂时不需要了。”那一刻,心跳漏了一拍,脑子一片空白,更扎心的是,对方报出的赔偿金额,连你下个月房租都cover不住。
别慌,今天咱们不讲冷冰冰的法条堆砌,也不甩专业术语吓唬人,我作为一名干了十几年劳动争议案件的律师,就想跟你掏心窝子聊聊:公司解雇你,到底该怎么赔?赔多少才算合理?要是赔得不对,你又能怎么办?

这是所有问题的起点,赔偿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公司开除你的理由站不站得住脚。
合法解除:比如公司确实经营困难要裁员(经济性裁员),或者你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公司按程序走了解除流程,这种情况下,公司要给经济补偿金。
违法解除:比如你没犯错,公司说裁就裁,没有任何正当理由,或者程序不合规(比如没提前通知、没走工会流程),这时候,你可以主张赔偿金,金额是经济补偿金的两倍。
很多人一听“补偿”和“赔偿”差不多,其实差远了!一个是你应得的“分手费”,另一个是公司违规的“罚单”。
N × 月工资
这里的“N”指的是你在公司工作的年限:
举个例子:你在公司干了4年8个月,那N就是5(因为8个月>6个月,按1年计)。
“月工资”怎么算?不是看最近一个月的到账工资,而是看你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包括奖金、津贴、加班费等实际收入,上限是当地社平工资的3倍(这个细节很多人忽略,但高薪人群特别关键)。
👉 如果你月薪2万,在北京干了5年,正常解除能拿:5 × 2万 =10万元。
如果是违法解除?那就是双倍——20万元!
很多公司不会直接告诉你“你被开了”,而是说:“咱们友好协商一下,签个协议吧。”听起来很体面,但背后可能藏着坑。
协议里写的金额是不是足额?
 别被“一次性补助”“慰问金”这类模糊词汇糊弄,该拿的钱一分不能少。
有没有写“双方无其他争议”?
 这句话一旦签了,意味着你以后不能再主张任何权利,如果当时觉得金额低,事后反悔也晚了。
是不是自愿签署?有没有被胁迫?
 有些公司会给你施压:“今天不签,明天就走人还不给钱。”这种情况下签的协议,是可以申请撤销的。
有时候公司说走就走,没提前30天通知你,那你除了拿N,还能多要1个月工资,叫做“代通知金”。
适用条件有三种:
只要符合其中一条,公司又没提前通知,你就该多拿一个月工资。
小李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干了3年7个月,月薪2.5万,某天突然收到通知:“组织架构调整,岗位取消。”HR给了他8万元“补偿”,让他签离职协议。
小李觉得不对劲,来找我咨询,我们一算:他工作年限按4年算(7个月>6个月),N=4,补偿金应为4×2.5万=10万,而且公司没提前30天通知,还应加1个月工资——总共该拿5万。
更关键的是,公司所谓的“架构调整”根本没走法定裁员程序,也没和员工协商,属于违法解除,我们提起劳动仲裁,最终裁决公司支付20万元赔偿金(即2N)。
小李后来跟我说:“原来我不是被动接受,而是有权争取。”
这些不是纸上的字,是你钱包里的钱。
解雇不是终点,而是你权利觉醒的起点。
你要明白:公司可以决定不再雇佣你,但不能决定少给你一分钱。
面对解雇,别急着签字,别轻信“这是行业惯例”,更别因为情绪崩溃就放弃争取,冷静下来,算清楚你该拿多少,看看程序合不合规,再决定下一步。
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
 但只要你愿意站出来,它一定会为你撑腰。
你不是孤军奋战,你手里有理,有据,还有法。
 该拿的钱,一分都不能少。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早上还坐在工位上喝着咖啡,下午HR就请你进了会议室,轻飘飘一句:“公司结构调整,你这个...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