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申请低保?条件不符被拒怎么办?
说到“低保”,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困难户才要的救济”,其实不是,低保,全称最低生活保障,是国家给那些收入低于当地基本生活标准的家庭提供的一项兜底性救助政策,它不丢人,更不是施舍,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公民权...
你有没有听说过“五保户”这个词?可能在新闻里、村头广播中偶尔听过,但具体啥是五保户、谁有资格申请、要走哪些流程,很多人其实一头雾水,尤其家里老人年迈体弱、无儿无女、生活困难,到底能不能申请五保?该找谁?材料咋准备?咱们就掰开揉碎地聊清楚——五保户怎么申请?条件不够还有没有“补票”的机会?
先说重点:五保户不是随便评的,也不是“可怜谁就给谁”,它是一套国家兜底保障制度,针对的是农村里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或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简单说就是“三无人员”+生活困难。

那五保都保些啥?
 概括起来就是五个“保”:
 ✅ 保吃
 ✅ 保穿
 ✅ 保住
 ✅ 保医
 ✅ 保葬(孤儿保教)
这可不是画大饼,是真的由政府来托底安排生活,比如吃饭穿衣有人管,生病住院能报销,去世了还有安葬费,孩子上学也有基本保障,听起来是不是很安心?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申请?
第一步:确认自己是否符合条件。
 核心三点: 
特别提醒:有些人觉得自己“穷”就应该算五保,但关键不在“穷不穷”,而在“有没有人管你”,如果你儿子在外打工但每月寄钱回来,哪怕不多,也可能被认定为“有赡养人”,就不符合“无人赡养”这个硬性条件。
第二步:准备材料,提交申请。
 你需要准备这些: 
然后交给村委会,对,第一步就是村里,别急着跑镇上、县里,必须从基层组织开始。
第三步:村里初审 + 公示。
 村委会收到材料后,会组织评议小组开会讨论,走访调查你的真实生活状况,通过后,还要在村务公开栏公示至少5天,接受村民监督,这是为了防止“关系户”、“人情保”。
第四步:乡镇审核 + 县级审批。
 公示没问题,材料就送到乡镇民政办,他们再核实一遍,符合条件的上报到县民政局,最终由县里拍板批准,并录入社会救助系统。
整个流程走下来,一般需要1到2个月,一旦通过,就能按月领取五保供养金,金额各地不同,像东部发达地区可能每月一千多,中西部可能六七百,但都会保障基本生活。
那如果条件“差点意思”怎么办?比如有个女儿但常年失联,算不算“无法定赡养人”?
 这种情况,你可以提供派出所出具的“失联证明”,或者法院的“宣告失踪裁定书”,用来证明“法定义务人确实无法履行义务”,只要证据扎实,一样可以申请成功。
还有一种常见误区:有人觉得“成了五保户,房子田地就要上交”,错!你的承包地、宅基地、房产依然归你所有,只是生活由政府兜底,如果你以后亲人出现愿意照顾你,也可以主动退出。
以案说法:张大爷的“迟来保障”
我曾经代理过一个案子,张大爷,78岁,独居在皖南山村,腿脚不便,靠捡废品维生,他有个儿子三十年前外出打工,音讯全无,村里都知道他苦,但从没人提五保的事。
直到一次暴雨冲塌了他的土房,村干部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我们协助他整理材料,调取户籍档案,又通过公安协查确认其子已多年未登记活动,最终出具了“失联证明”,经过村评议、公示、乡镇审核,三个月后,张大爷正式纳入五保,不仅住进了镇上的敬老院,每月还有860元供养金,看病全报。
这个案子让我明白:很多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不是不符合条件,而是不知道权利,也不懂流程,法律的好政策,得有人推一把,才能落到地上。
法条链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六条规定:
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第八条明确:
申请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由本人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因年幼或者智力残疾无法表达意愿的,由村民小组或者其他村民代为提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民主评议,对符合本条例第六条规定条件的,在本村范围内公告;无异议的,由村民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律师总结:
五保制度是国家对最弱势群体的最后一道安全网,申请它,不是“求施舍”,而是依法行使社会保障权利,关键在于:搞清条件、备齐证据、走对流程。
 如果你或你身边有符合条件的老人、残疾人,请主动帮他们问问村委会,别让政策躺在文件里睡觉。
 法律从不拒绝求助的眼睛,怕的是沉默的承受。
 你迈出的一小步,可能是别人活下去的一大步。

你有没有听说过“五保户”这个词?可能在新闻里、村头广播中偶尔听过,但具体啥是五保户、谁有资格申请、要走哪些流程...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