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执行拖欠工资现场,到底是啥样的?真相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说起拖欠工资,那真是能把咱们劳动者的心给揪起来!辛辛苦苦加班加点,就盼着那点血汗钱养家糊口、还房贷车贷,可偏偏有些老板,要么装聋作哑,要么东躲西藏,就是不给钱,协商?没用!投诉?他跟你打太极!这时候,...
明明自己在公司干了快十年,可人事一核对,工龄只算五年?或者跳槽时新公司说“我们只认连续工龄”,结果之前的三年经验直接被清零?更离谱的是,有人休了产假、病假,回来发现工龄从头算起……这合理吗?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工龄,到底是怎么算的?

很多人以为,“工龄”就是我从上班第一天到现在过了多少年,听起来没错,但法律上可不是这么粗糙计算的。
工龄,准确来说叫“实际工作年限”,它直接影响你的带薪年休假、经济补偿金、医疗期、退休待遇,甚至有些单位的晋升、评职称也看这个,它可不是个摆设。
那到底怎么算呢?简单说,分两种:
重点来了:只要劳动关系没有中断,换了工作也能累计工龄!
不是所有“人活着”的时间都能算,法律明确规定,以下几种情况,即使你没上班,工龄也照算:
举个例子:小李在一家私企干了3年辞职,休息半年后进了国企,这半年不算工龄,但如果她辞职第二天就入职新公司,哪怕没立刻签合同,只要开始干活了,这中间的时间也能算进去。
还有一个常见误区:社保断缴 ≠ 工龄中断,很多人一看社保断了几个月,以为工龄归零,其实不是,只要你能证明劳动关系是连续的(比如工资流水、工作记录),工龄就能接着算。
现实中,有些公司为了少给年假、压低赔偿金,会故意“选择性计算”工龄。
这些都是典型的违法行为!
要知道,根据《劳动合同法》,员工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满一年,就有权享受带薪年休假;而每满一年工龄,解除合同时就得给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单位要是少算一天,都是在偷你的权益。
去年杭州有个案子特别典型,老张在一家制造企业干了9年8个月,公司以“经营困难”为由裁员,人事核算补偿金时,只按9年算,给了9个月工资。
老张不服,拿出当年入职登记表、历年工资条和一封公司发的“十周年庆邀请函”——上面写着“感谢您十年如一日的付出”。
他把这些证据提交仲裁,最终裁决:工龄应从入职第一天起算,且最后两个月虽未签新合同,但仍在岗工作,属于事实劳动关系。工龄按10年算,公司补发1个月工资,外加逾期支付的赔偿金,总共多赔了3.5万元。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工龄不是单位说了算,证据才说了算。
工龄不像工资那样每月到账,但它像复利一样,悄悄影响着你的假期、赔偿、退休金,它不是单位的一句话,也不是HR系统里的一个数字,而是你用时间和汗水换来的法定权益。
我建议你:
工龄不只是一个数字,它是你职业生涯的刻度尺,是你为企业付出的无声见证。别让别人的笔误,抹掉了你几年的青春。
该你拿的,一分都不能少。
工龄到底怎么算?单位说的和你想的不一样怎么办?,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明明自己在公司干了快十年,可人事一核对,工龄只算五年?或者跳槽时新公司说“我们只认连续工龄”,结果之前的三年经...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