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逾期人数是不是又爆表了?背后原因与你我息息相关!

金融债务5天前9

嘿,朋友们,最近是不是经常听到身边有人唉声叹气,说“手头有点紧”、“这个月账单怕是还不上了”?尤其是在2023年刚开年那会儿,也就是1月份,逾期”的话题好像一下子多了起来。2023年1月的逾期人数到底怎么样了呢?是不是真的像有些传言说的那样“爆表”了?咱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看看这背后到底藏着哪些原因,又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

说实话,提到“逾期”这两个字,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离自己很远,或者觉得那是“老赖”才会干的事儿,但其实不然,在现实生活中,逾期有时候可能就发生在一瞬间的疏忽,或者一段时期的经济压力之下,2023年1月,这个时间点比较特殊,咱们回想一下,2022年底到2023年初,那会儿正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的关键时期,很多人可能刚“阳康”不久,身体还在恢复期,工作和生活节奏多少都受到了一些影响。

对于不少上班族来说,可能因为生病请假、企业生产经营暂时调整等原因,收入或多或少都打了点折扣。年终奖没了盼头,甚至工资都可能延迟发放,而另一方面,年底年初,各种开销却一点没少,过年要置办年货、走亲访友、给孩子发红包,还有一些固定的房贷、车贷、信用卡账单,像一座座小山压在身上。收入减少了,支出却没降,这一进一出的不平衡,就很容易导致一些人在1月份出现还款困难,从而造成逾期。

那会儿大家对未来的预期可能也有些迷茫,疫情三年,很多人的积蓄都消耗得差不多了,面对突然放开的市场和未知的工作环境,心里多少有点没底,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可能会更倾向于“捂紧钱袋子”,优先保证眼前的生活开销,对于一些非紧急的债务,可能就会暂时“缓一缓”,这在客观上也可能推高了逾期的人数。

当然啦,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说2023年1月的逾期人数就一定“爆表”了,因为具体的权威数据只有相关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才掌握,但从我们日常观察和接触到的一些情况来看,那段时间,个人信贷逾期的风险确实有所上升,逾期人数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数字,它背后可能是一个个家庭的焦虑和无奈。

如果真的不小心在2023年1月或者其他时间遇到了逾期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逃避肯定不是办法,那样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

建议参考:

  1. 别慌,别躲,主动沟通是第一步!一旦发现自己可能要逾期了,或者已经逾期了,千万不要想着失联、换手机号、搬家,正确的做法是第一时间主动联系银行或贷款机构的客服,如实说明自己遇到的困难和目前的经济状况,表达自己愿意还款的意愿,看能不能协商一个新的还款计划,比如申请延期还款、分期还款,或者减免一些罚息和违约金,很多机构在了解到实际情况后,只要你态度诚恳,还是愿意协商的。
  2. 梳理债务,制定计划。把自己所有的债务都列出来,包括金额、利率、到期时间等,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自己目前的收入情况,制定一个详细的还款计划,优先偿还那些利率高、影响大的债务,也要严格控制非必要的开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争取早日把债务还清。
  3. 寻求家人朋友的帮助,如果需要的话。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逾期的金额不大,或者暂时的周转不过来,可以试着向信任的家人或朋友求助,先把眼前的难关过去,借了钱一定要记得还,还要懂得感恩。
  4. 努力开源节流,增加收入来源。除了节省开支,更重要的是想办法多赚钱,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做点兼职,或者学习新的技能,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争取更高的收入,毕竟,只有口袋里有钱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还款压力。
  5. 重视征信,但也别被“征信修复”骗局忽悠。逾期确实会对个人征信报告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未来的贷款、信用卡申请等,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征信,市面上那些声称可以“花钱洗白征信”、“铲单逾期记录”的广告,基本都是骗局,千万不要相信!征信报告上的不良记录,只要你后续按时足额还款,五年后是会自动消除的。

相关法条:

提到逾期,就不得不提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这些,能让我们更清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简单说:借钱不按时还,就得付逾期利息,天经地义。)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简单说:签了合同不遵守,比如贷款合同不按时还款,就要承担违约责任,可能包括还本金、利息、罚息,甚至赔偿对方损失。)

  3.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在不良信息保存期限内,信息主体可以对不良信息作出说明,征信机构应当予以记载。

    (简单说:逾期记录会在征信上保留5年,从你把欠款还清那天开始算,这5年里,你可以对逾期原因进行说明。)

小编总结:

说到底,“2023年1月逾期人数”这个话题,不仅仅是一串冰冷的统计数字,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特定经济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和财务健康状况,无论这个数字是高是低,它都给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理性消费、量入为出、做好财务规划,永远是我们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重要法宝。

咱们普通人过日子,谁都难免遇到点沟沟坎坎,遇到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不愿承担,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那些曾经或正在经历逾期困扰的朋友们一点启发和帮助,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积极面对,努力想办法,就一定能走出暂时的困境,也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自己的个人信用,因为它是我们无形的财富,需要用心去呵护,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用,欢迎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和“信用分”。

2023年1月逾期人数是不是又爆表了?背后原因与你我息息相关!,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老板欠薪不给,强制执行到底咋弄?钱能要回来吗?
« 上一篇5天前
老板欠薪半年,我的血汗钱还能要回来吗?强制执行全攻略来了!
下一篇 »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