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被起诉说是贷款诈骗?别慌!先搞清这几点,关键时候能救命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感觉——手机一震,银行催收电话打来;再过几天,短信变成法院传票;莫名其妙就成了“贷款诈骗犯”?很多人一看到“诈骗”两个字,腿都软了:“我只是还不上钱,怎么就成罪犯了?” 别急,今天...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信用卡或贷款因为一时周转不灵逾期了几个月,结果突然收到法院传票,说你涉嫌“骗取贷款”被银行起诉了?那一刻,脑子嗡的一下,整个人都懵了:“我只是晚还了点钱,怎么就成‘骗子’了?”
别急,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作为一名从业十几年的民商事律师,我见过太多人因为逾期被银行告上法庭,最后吓得睡不着觉、饭吃不下,甚至觉得这辈子完了,但真相是:逾期≠骗贷,被起诉也不等于坐实罪名,关键在于你怎么做。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法律上对“骗取贷款罪”的认定非常严格,不是随便逾期就能扣上这顶帽子的。
骗贷的核心是“骗”——你在申请贷款时,是不是故意伪造资料?比如虚报收入、捏造工作单位、提供假房产证?如果你当时提交的材料基本真实,只是后来因为失业、生病、家庭变故等原因还不上钱,那这就是典型的民事违约行为,属于欠钱不还,而不是刑事犯罪。
可如果银行为了追债,在起诉时用了“骗取贷款”这种吓人的说法,目的往往是施加心理压力,逼你尽快还款,很多人一听“骗贷”两个字就吓坏了,主动认错、答应还全款,反而让自己陷入被动。
记住一句话:民事纠纷和刑事犯罪,隔着一条不能跨的红线,别让情绪替你做决定。
第一时间看证据材料
法院寄来的起诉状和证据清单一定要认真看,重点查两点:一是银行有没有拿出你“虚构事实”的证据?比如假工资流水、假合同;二是你的逾期时间、金额、催收记录是否属实,如果银行拿不出实质性的造假证据,那“骗贷”的指控就站不住脚。
别当“沉默的羔羊”
很多人怕出庭、怕见法官,选择不出庭、不答辩,大错特错!你不回应,法院只能听银行单方面陈述,大概率会判你败诉,正确的做法是:写一份清晰的答辩状,说明你当初贷款是基于真实需求,材料真实,后续因客观原因导致逾期,并非恶意逃避债务。
争取调解,保留协商空间
大多数这类案件,法院其实也希望调解结案,你可以通过律师或自己向法院表达“愿意分期偿还”的态度,争取达成一个你能承受的还款方案,一旦调解成功,不仅能避免强制执行,还能撤销不良征信影响(部分情况下)。
现在有些助贷平台、第三方催收公司,为了施压,会在催收函里写“已移交公安机关”、“涉嫌贷款诈骗”等字样,注意!没有公安立案通知书,就不是刑事案件,他们这么说,纯粹是为了吓唬你。
真正的骗贷案,必须由公安机关侦查、检察院起诉、法院刑事审判,流程复杂,证据门槛极高,而你现在收到的,大概率只是银行发起的民事诉讼,归法院民庭管,不是刑庭。
我曾经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老张在2021年通过某银行App贷款8万元做生意,结果项目失败,逾期一年多没还,银行起诉他,起诉书里赫然写着“涉嫌骗取贷款”。
老张吓坏了,以为要坐牢,差点去借高利贷还钱,后来找到我,我们调取了他的贷款申请记录、银行流水、通话录音,发现他当时提供的营业执照虽然后来注销了,但申请时确实存在,收入也基本属实。
开庭时,我们提出:主观无恶意,客观无造假,仅因经营失败导致违约,属于典型民事纠纷,最终法院采纳意见,判决老张偿还本金及合法利息,驳回银行关于“骗贷”的主张,也没移送公安。
这个案子让我印象深刻,不是因为赢了,而是因为太多人像老张一样,明明没做亏心事,却被一句“骗贷”击溃了心理防线。
划重点:构成骗贷的前提是“非法占有目的”+“虚假手段”,缺一不可。
逾期不可怕,被起诉也不等于世界末日,真正危险的,是你在慌乱中做出错误判断——比如盲目认罪、借钱还贷、签署不利协议。
我的建议很简单:
✅ 先确认性质:是民事纠纷,还是刑事嫌疑?
✅ 别怕出庭:出庭不是受审,是你为自己说话的机会。
✅ 找专业帮助:哪怕只咨询一次律师,也能少走十年弯路。
✅ 主动沟通:表达还款意愿,争取分期、减免、延期。
你要相信,法律从来不只是冰冷的条文,它也保护每一个诚实而不幸的人,你不是坏人,只是暂时遇到了难关,只要坦荡面对,合理应对,总有走出困境的办法。
不怕有债,只怕无知,不怕逾期,只怕沉默。
你值得一次被听见的机会,也在法律的框架内,重获喘息的空间。
逾期被起诉说是骗贷?别慌,先搞清这几点才能自救!,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信用卡或贷款因为一时周转不灵逾期了几个月,结果突然收到法院传票,说你涉嫌“骗取贷款”...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