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逾期催收短信吓一跳?别慌!先搞清这几点,避免被套路!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震动,一看是条短信:“您尾号XXXX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 心跳瞬间加速,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完了完了,是不是要坐牢了?...
最近有不少朋友私信我,说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您在某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工作人员将于今日上门核实情况,请保持电话畅通。” 一时间心里咯噔一下,饭都吃不下——真的会有人上门吗?是不是诈骗?要不要立马还钱?会不会影响家人?今天我就以一个执业十几年的律师视角,用大白话帮你把这件事掰扯清楚。
咱们先说重点:收到这类短信,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恐慌,而是冷静判断信息真伪和法律边界。
现在市面上的信贷产品五花八门,从银行到消费金融公司,再到互联网平台,放贷主体不同,催收方式也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铁律:任何合法的催收行为,都不能突破法律底线。
先来拆解这条短信背后的几种可能性:
第一种,正规机构的提醒短信。
有些持牌金融机构在用户长期失联、多次催收无果后,可能会发送带有“上门核实”字样的通知,注意关键词是“核实”,不是“抓人”或“强收”,他们所谓的“上门”,通常是指联系你预留的住址进行实地走访,确认是否失联,并非强行进入你家拿东西。
第二种,外包催收公司的施压话术。
很多平台把催收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公司,这些公司为了提高回款率,常使用模版化、恐吓式话术。“今日上门”“已备案”“联合户籍地社区”这类词,听着吓人,实则多数是虚张声势,他们根本没有执法权,更不可能随意闯入民宅。
第三种,彻头彻尾的诈骗。
最危险的是冒充金融机构的骗子,他们会伪造短信界面、仿冒官方号码,甚至能报出你的身份证后四位,让你信以为真,一旦你慌了神打回去,对方可能引导你转账“消除记录”,或诱导你下载木马软件,盗取银行卡信息。
那怎么辨别真假?教你三招:
再强调一遍:我国法律严禁暴力催收、骚扰亲友、侮辱诽谤、非法侵入住宅。即便你真的欠钱,催收人员也不能拍门砸锁、贴大字报、在小区广播你的名字,更不能威胁“把你孩子学校老师叫来”。
如果你确实逾期了,也别破罐子破摔,正确的做法是:
👉 主动联系平台协商分期或延期;
👉 保留所有催收录音、短信作为证据;
👉 遇到越界行为,立即报警并投诉至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
以案说法:
去年杭州一位张先生,因疫情失业导致网贷逾期三个月,某日突然收到短信称“风控组已出发,即将抵达您所在小区”,他吓得连夜搬家,后来发现所谓“上门”只是催收员打了两个电话给物业,问有没有这个人住这儿,张先生保留了全部短信和通话记录,向当地金融调解中心投诉,最终该外包公司被责令整改,并赔偿精神损失费500元,法院判决明确指出:“以制造恐惧为目的的模糊性威胁,构成软暴力催收,侵犯公民人格尊严。”
法条链接:
律师总结:
朋友们,负债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恐慌中失去判断力,面对“上门催收”类短信,记住六个字:不轻信、不害怕、留证据,欠债确实要还,但还的方式必须建立在合法、尊重人格的基础上,你有困难可以协商,但绝不接受恐吓与羞辱,真正专业的金融机构,不会靠吓唬人来收钱;真正懂法的借款人,也不会被一条短信击垮心理防线。
法律永远站在理性与秩序这一边,你若清醒,无人能乱你阵脚。
贷款逾期收到上门催收短信?别慌!先搞清这几点,避免被套路,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有不少朋友私信我,说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您在某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工作人员将于今日上门核实情况,请保持电...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