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逾期还款短信却从没贷过款?别慌,可能是这几种情况在作祟!
为什么会收到“我没贷过的逾期短信”?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我被冒名贷款了”,但真相往往没那么吓人,我们来梳理几种常见可能性: 身份信息泄露,被人冒用申贷 这是最严重的情况,你的身份证照片、手机号...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某天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可问题是,你压根儿没申请过这笔贷款,甚至连那个平台听都没听过,那一刻,心跳加速、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问号:我什么时候贷的款?我的身份信息是不是被盗用了?会不会真上黑名单?
别急,这种情况并不罕见,而且往往比你想象中更复杂也更值得警惕,作为一名执业多年的律师,我接触过不少类似案例,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当你收到“没贷过款却被催收逾期”的短信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首先得明确一点:这类短信绝大多数并非来自正规金融机构,它们背后可能隐藏着几种常见套路:
冒名贷款(身份被盗用)
你的身份证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获取,通过伪造资料在网贷平台或小贷公司申请了贷款,这种情况下,钱不是你借的,但名义上的借款人却是你。
诈骗短信(伪基站或仿冒号码)
很多短信是利用技术手段伪装成银行或官方平台发送的,目的就是吓唬你,诱导你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甚至直接转账“还款”。
数据泄露+精准骚扰
你在某些网站注册时留下的手机号、姓名等信息被非法买卖,黑产团伙批量发送“恐吓式”短信,碰运气看能不能骗到人。
关联账户误伤
比如你曾为他人担保、共用过设备登录账号,或者手机号是“二次放号”,前任机主有未结清债务,导致系统误关联到你头上。
面对突如其来的“逾期通知”,情绪波动很正常,但最关键的一步是先别信,再核实。
✅ 建议你这样做:
如果发现确有贷款记录但非本人操作,那就要高度警觉了——这很可能是身份被盗用进行金融欺诈,必须立即采取法律行动。
去年我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李女士连续半年收到多家网贷平台的催收短信和电话,称她借了共计8万元未还,可她从未下载这些App,也没授权过任何借贷行为。
我们调取她的征信报告后发现,确实有三笔小额消费贷登记在她名下,放款时间集中在两个月前,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贷款都是通过同一台设备、使用她的身份证照片和人脸识别完成的——而她曾在一次兼职扫码活动中,无意间上传了身份证正反面。
我们立刻向涉事平台发出律师函,要求暂停催收并冻结账户,同时报警立案,最终警方顺藤摸瓜破获了一个专门收集公民信息用于“冒名网贷”的犯罪团伙,相关贷款也被认定为无效合同,李女士无需承担还款责任。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一旦发现问题,越早介入,越能掌握主动权。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此类情况已有明确保护依据:
也就是说,只要你能证明贷款非本人办理、非真实意愿表达,就有权拒绝还款,并追究相关方责任。
收到“没贷过款却逾期”的短信,本质上是一场关于身份安全与信用尊严的较量,它暴露的不仅是技术漏洞,更是个人信息保护的薄弱环节。
作为普通人,我们要做到三点:
真正的法律责任,永远建立在真实意思表示的基础上,你没签过的字、没点过的同意、没拿过的钱,就不该由你来买单。
下次再看到那种吓人的“逾期”短信,不妨冷笑一声:“想让我背锅?先问问我的律师同不同意。”
—— END ——
收到逾期短信却没办过贷款?别慌,可能是这几种情况在作祟!,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某天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可问...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