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收到立案通知短信/电话,就真的立案了?
生活中,手头紧的时候,有些人可能会接触到网贷,借的时候挺方便,但万一遇上还不上的情况,那催收电话、短信就可能接踵而至,甚至有些催收会撂下一句:“你等着,我们已经起诉你了,法院马上立案!” 这话一出来,...
收到“贷款逾期立案”短信别慌!是真是假?教你一眼识破套路,避免掉进“伪催收”陷阱你有没有突然在深夜接到一条短信,写着:“您名下贷款已严重逾期,案件已移交司法机关备案,即将立案处理,请立即还款以免承担刑事责任!”? 看到这种消息,是不是心里“咯噔”一下,手心冒汗,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忘了还哪笔钱?别急——先深呼吸,这很可能不是法院发的,而是披着法律外衣的“恐吓式催收”套路**。 今天咱们不讲冷冰冰的法条堆砌,我以一个从业十几年的律师视角,用大白话给你捋清楚:这种短信到底算不算数?什么时候该重视?什么时候可以直接拉黑?关键节点在哪?怎么保护自己不被“合法外衣”欺负?
首先明确一点:真正的司法立案,不会通过一条短信通知你。
法院立案有严格的程序,哪怕是民事诉讼,也得经过原告提交材料、法院审查、正式受理、出具《案件受理通知书》等一系列流程,公安介入刑事案件更不用说,必须有充分证据证明存在诈骗、恶意透支等行为,才会启动刑事调查。
而你现在手机里这条“已立案”的短信,大概率来自第三方催收公司,甚至可能是外包的“催收团伙”,他们的目的不是让你了解事实,而是制造恐慌,逼你尽快还款。
他们惯用的话术包括:
这些全是唬人的,真正立案了,你收到的不会是短信,而是法院传票、执行裁定书,或者公安机关的书面通知。
别误会,我不是说逾期就没事,关键看性质和金额。
普通民事逾期:大多数网贷、信用卡逾期属于民事纠纷,银行或平台会起诉你,走民事诉讼程序,胜诉后申请强制执行,可能查封账户、列入失信名单,但这不构成犯罪。
涉嫌信用卡诈骗罪:如果你有以下行为,且金额较大(通常超5万元),就可能触碰刑法:
这时候,银行可以报案,公安机关可能立案侦查,但即便如此,你也一定会先接到正式电话、信函或民警当面约谈,绝不会只靠一条短信“宣布”你犯罪。
别慌,按步骤来:
✅第一步:查证来源
看短信发送号码是不是106开头的短号?还是个人手机号?真正的法院、公安、银行系统短信,都有统一端口认证,陌生号码发来的“立案通知”,直接当垃圾信息处理。
✅第二步:登录官方渠道核实
打开银行App、征信报告、贷款平台后台,查看是否有逾期记录,有没有被起诉?有没有被执行信息?中国裁判文书网、执行信息公开网都是免费查询入口。
✅第三步:保留证据,防止被讹
截图保存所有催收短信、电话录音(提前告知对方“我在录音”),如果对方威胁、辱骂、骚扰家人,这些都可作为维权证据。
✅第四步:该沟通就沟通,该投诉就投诉
如果是正规机构委托的催收,你可以协商分期、延期,但如果对方言语恶劣、频繁骚扰,直接拨打银保监会热线(12378)或向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投诉。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李女士因为疫情失业,信用卡逾期4万多元,某天她连收三条短信:“案件已移交公安局,24小时内不还款将刑事拘留。”她吓得整晚睡不着,甚至想借高利贷还钱。
她来咨询我时,声音都在抖,我让她查了征信和法院执行系统,根本没有立案记录,我又帮她调取了催收通话录音,发现对方自称“经侦科王警官”,还报出她的身份证号——这已经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我们向银保监会投诉,并发出律师函,最终该催收公司道歉并停止骚扰,后来银行也同意她办理个性化分期,每月还800元,压力一下子小了。
你看,情绪一上来,人就容易做错决定,而冷静+专业应对,才是破局的关键。
最后我想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谁还没个难的时候?逾期不可耻,也不等于犯罪。
真正可怕的,是被一条短信击溃心理防线,做出错误决定——比如借新还旧、卖房还债、甚至轻生。
👉 真正的法律程序,从不靠恐吓推进;
👉 真正的权利保护,始于你敢于质疑和求助;
👉 真正的解决之道,是面对问题,而不是被情绪裹挟。
如果你收到“贷款逾期立案”短信,先别慌,按我说的四步走,必要时找专业律师聊聊,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
法律不是催收的工具,而是弱者的铠甲。
用好它,你就能体面地走出困境。
—— 一位不愿看你被欺负的律师
一、这类短信,90%都不是真的立案,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收到“贷款逾期立案”短信别慌!是真是假?教你一眼识破套路,避免掉进“伪催收”陷阱 你有没有突然在深夜接到一条...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