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收到传票短信?别慌!先分清是催收套路还是真法律程序!
最近不少朋友私信问我:“律师,我贷款逾期了,手机突然收到一条短信,说‘已立案,法院传票已送达,请于X日内到庭应诉,否则将强制执行’……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吓唬人的?” 说实话,看到这种短信,换谁心里...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一震,一条短信跳出来:“因您贷款长期逾期,已由XX金融公司提交至人民法院立案处理,请于24小时内联系处理,否则将依法冻结账户并列入失信名单。”
一看这消息,心跳直接加速,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完了,要坐牢了?”、“房子车子会不会被收走?”……别急,先深呼吸,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种“法院短信”到底是真是假?背后藏着哪些门道?我们又该怎么应对?
首先得明确一点:人民法院从不通过短信方式送达正式法律文书。
没错,你没看错——法院不会用短信告诉你“已经立案”、“即将执行”或“账户冻结”,正规的司法程序中,立案通知、传票、执行裁定书等,必须通过邮寄送达、公告送达或现场送达等方式进行,且会附带案号、承办法官、法院公章等完整信息。
而你现在收到的那些“法院短信”,绝大多数是第三方催收机构或网贷平台外包团队发的,他们打着“法院”旗号,目的就是吓唬你,逼你赶紧还钱,这属于典型的软暴力催收,虽然不一定是违法到立刻能报警抓人,但已经游走在法律边缘。
举个真实情况:小李因为疫情失业,信用卡和网贷一共逾期了五万多,某天突然收到一条短信:“XX银行已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案号(2024)京0105民初XXXX号,请速联系处理。”他吓得立马打电话过去,对方让他交3000元“案件协调费”就能撤诉,结果他冷静下来上网查案号,根本查不到任何记录——这就是赤裸裸的诈骗!
如果你真的被起诉了,法院是怎么通知你的?记住这几个关键点:
下次再收到“法院短信”,先别慌,打开手机浏览器搜一下这个所谓的“案号”,或者直接打当地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电话核实,一试便知真假。
张女士在某网贷平台借了2.8万元,因家庭变故连续6个月未还款,某日她收到一条短信:“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通知:您已被列为被执行人,名下所有银行卡将于24小时后冻结,请立即拨打0755-XXXXXXX处理。”
她信以为真,马上拨通电话,对方自称“执行局王警官”,语气严厉,还报出了她的身份证号和住址,对方称只要缴纳5000元“执行保证金”,就可以暂缓执行,张女士东拼西凑转了4800元后,对方失联。
后来她去南山法院咨询才发现:根本没有这个案子!那通电话是境外虚拟号码,所谓的“王警官”是AI合成语音,最终警方介入调查,抓获了一个跨省催收诈骗团伙。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恐惧是最容易被利用的情绪,骗子正是抓住借款人心理脆弱、怕丢脸、怕影响征信的特点,制造恐慌,实施精准诈骗。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以下行为均属违法:
也就是说,那些冒充法院发短信、打电话骗钱的人,轻则行政处罚,重则坐牢。
最后提醒一句:法律从来不惩罚一时的困境,但它保护每一个清醒的头脑。
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债务压力,但你必须学会用理性武装自己。
真正可怕的从来不是那条短信,而是你在恐慌中做出的错误选择。
保持冷静,查清真相,该承担的责任一分不少,不该背的锅也坚决不背。
这才是成年人应对危机最体面的方式。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一震,一条短信跳出来:“因您贷款长期逾期,已由XX金融公司提交至人民法院立案处...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