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怎么认定?没签合同、上下班路上出事算不算?一文说清!
上班时搬东西扭了腰,医生说要休息两周;或者下班路上骑电动车摔了,公司却说“这不关我们事”;又或者临时工干了一周活儿,结果受伤后连医药费都没人管……这时候你心里肯定嘀咕:这到底算不算工伤?能不能赔?赔多...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上班时不小心扭了腰,或者在工地被工具砸伤了手指,当时觉得“忍忍就过去了”,结果越拖越严重,想申请工伤赔偿时却被公司一句“这不算工伤”给打发了?更离谱的是,有人连申报资格都没拿到,钱没赔到,反而丢了工作。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到底什么才算工伤?怎么认定?流程是啥?哪些细节最容易踩坑?
简单说,工伤就是你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因为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听起来挺直白,但现实往往复杂得多。
这些都不是非黑即白的问题,得结合具体情境和法律条文来判断。
记住这三点,基本就能判断八九不离十:
工作时间
不只是朝九晚五,包括加班、值班、外派出差的时间都算,哪怕凌晨两点写PPT猝死,也可能被认定为工伤。
工作场所
不仅是工位或车间,还包括单位提供的宿舍、食堂、卫生间,甚至外勤途中,比如去客户那儿签合同的路上出事,也算。
因工作原因
这是最关键的一环,受伤必须跟履行职务有直接关系,比如搬运货物扭伤腰——算;开会时和同事争执打架受伤——大概率不算。
很多人不知道,下面这些情况,法律也支持认定为工伤:
别慌,按步骤来:
第一时间报告
向用人单位口头或书面报告受伤情况,保留证据(微信记录、邮件、证人等)。
及时就医并保存凭证
所有病历、诊断证明、发票都要留好,这是后续认定的关键材料。
单位应在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如果公司拖着不报,你本人或家属可以在1年内直接向当地人社局申请。
人社局调查核实
他们会调取监控、询问证人、查看病历,最终出具《工伤认定决定书》。
劳动能力鉴定
如果伤情较重,需做伤残等级鉴定(从十级到一级),决定能赔多少钱。
享受工伤待遇
包括医疗费报销、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补助金等,全部由工伤保险或用人单位承担。
小李是某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经常加班到凌晨,某天下班回家后突感胸闷,送医抢救无效,48小时内去世,医生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推测与长期高强度工作有关。
家属申请工伤认定,公司拒绝配合,称“在家出事不算工伤”,人社局起初也不予受理,认为不在工作时间和地点。
家属不服,提起行政复议,律师提交了考勤记录、加班审批单、同事证言、医院出具的发病时间与工作强度关联分析等证据。
上级人社部门撤销原决定,认定小李属于“在工作岗位突发疾病,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视同工伤,法院维持该认定,公司依法支付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等共计近百万元。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法律保护的不只是“当场倒下”的悲剧,更是那些被忽视的过劳隐患。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至第十六条:
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的;
第十五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
第十七条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可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工伤认定不是“求来的恩惠”,而是劳动者应有的法律权利,很多人因为怕麻烦、怕得罪公司、怕被当成“事儿精”,选择默默忍受,结果错过了最佳申报时机,损失的可能是几十万的赔偿,甚至是家人未来的保障。
✅ 受伤别硬扛,及时就医+报告;
✅ 公司不配合?自己也能申请;
✅ 证据要留全,聊天记录、打卡记录、监控录像都是利器;
✅ 拿不准?早点咨询专业律师,别等认定失败才后悔。
法律从不保护沉默的人,它只站在敢于主张权利的人一边,你的健康和尊严,值得被认真对待。
如果你或身边人正面临类似困境,不妨停下来问问自己:这一跤,真的只能自己咽下去吗?
答案,其实早就写在法律里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上班时不小心扭了腰,或者在工地被工具砸伤了手指,当时觉得“忍忍就过去了”,结果越拖越严...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