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轰炸、电话不断?贷款逾期被骚扰怎么办?教你三招反制!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夜晚——刚躺下,手机突然“叮咚”一声,又是那条熟悉的催收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已逾期XX天,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进一步措施。”还没缓过神,电话又来了,陌生号码,语气生硬...
半夜手机“叮”一声,又是催收短信;白天开会正到关键处,陌生号码打进来,开口就是“再不还钱就上门”?更糟心的是——你其实已经在努力还款了,可对方根本不听解释,短信一条接一条,连家人朋友都被牵连,这不是个例,而是当下很多人在贷款逾期后正在经历的“暴力催收”困局。
别慌,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当你贷款真的逾期了,面对铺天盖地的骚扰短信和电话,到底该怎么办?是忍气吞声认栽,还是有法可依能硬刚?作为一名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告诉你——你可以不怕,但必须懂规则、守底线、会反击。
首先得说一句大实话:贷款逾期本身确实违约,该还的钱一分不能少。银行也好、持牌金融机构也罢,他们有权追讨欠款,但重点来了——追债可以,违法催收不行!
我们经常遇到客户拿着一长串短信记录来找我:“张律师,他们说我‘涉嫌诈骗’‘要报警抓我’‘已经起诉冻结账户’,可我根本没收到法院传票啊!” 这就是典型的“恐吓式催收”,凡是用以下手段的,大概率已经踩了法律红线:
这些行为,别说人情道义上站不住脚,在法律上,统统属于侵权甚至违法!
那具体该怎么应对?我给你三个实用建议:
第一招:先稳住情绪,别被吓住。
很多催收就是靠制造恐慌让你仓促还款,你要明白,真正的司法程序是严肃的——法院不会通过短信通知你开庭,警察也不会因为欠几千块就上门抓人,凡是让你“马上转账否则后果自负”的,八成是套路。
第二招:全面留证,一个都不能少。
从现在开始,把所有骚扰短信、通话记录、微信截图统统保存下来,特别是那些带有侮辱、威胁内容的信息,务必截图+录屏+备份云端,这是将来维权的关键证据。
第三招:正式回应,亮明态度。
你可以通过书面形式(比如邮件或挂号信)向催收机构或贷款平台发送《停止骚扰告知函》,明确表示:“本人承认存在逾期事实,正在积极协商还款方案,请立即停止一切骚扰、恐吓及向第三方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否则将依法维权。” 这一步不是示弱,而是设边界。
如果你已经被严重影响生活,甚至出现精神焦虑、失眠等情况,完全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对持牌机构而言,一次有效投诉可能比你还钱还让他们紧张。
以案说法:小王的“噩梦72小时”
我的当事人小王,因为疫情失业导致信用卡逾期8000元,原本只想缓两个月,结果三天内接到137通催收电话,最夸张的是凌晨两点还有人打进来骂他“老赖”,更过分的是,催收人员联系了他的前女友和公司hr,说他“信用破产、人品有问题”,小王精神几近崩溃,一度想轻生。
我们介入后,第一时间指导他收集全部通话记录和短信,并向发卡银行总部投诉,同时向当地银保监局提交了举报材料,仅一周,银行紧急叫停外包催收团队,并书面道歉,小王与银行达成了分期还款协议,而涉事催收公司也被列入行业黑名单。
这个案子让我特别感慨:不是每个逾期的人都值得同情,但每个人的人格尊严都不容践踏。
法条链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三条明确规定:
催收人员不得使用恐吓、威胁、辱骂等不当语言或行为;不得频繁致电干扰债务人及其关联人正常生活。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亦规定:
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拘留或罚款。
律师总结:
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理智和底线,作为借款人,我们要对自己的信用负责;但作为公民,我们也拥有不被羞辱、不被骚扰的基本权利,面对不合理催收,不必低声下气,更不必默默忍受。合法维权不是逃避责任,而是守护尊严的最后一道防线。
还钱是义务,被尊重是权利。
你可以暂时经济困难,但从不该活得战战兢兢。
拿起法律武器,体面地走出低谷,才是真正的强者姿态。
半夜手机“叮”一声,又是催收短信;白天开会正到关键处,陌生号码打进来,开口就是“再不还钱就上门”?更糟心的是—...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