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后收到清贷短信,是催收还是恐吓?你该知道的5个关键点
最近有个朋友半夜给我发微信,语气特别慌:“哥,我刚收到一条短信,说‘限期三日内清偿全部贷款,否则将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还带红头文件编号!我现在心跳都快停了,是不是要坐牢啊?” 我让他先别慌,把短...
最近老张有点愁,前阵子因为家里急事,他借了一笔消费贷,本想着月底发工资就还上,结果项目款拖了,一不小心就逾期了三天,刚开始他还觉得“小问题”,可没想到从第四天起,手机就像中了邪——早上六点半一条“今日务必还款”,中午十二点一条“已上报征信”,晚上十点再来一条“将采取法律手段”,短短几天,几十条催收短信轮番轰炸,搞得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连老婆都怀疑他“在外头欠了高利贷”。
你是不是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况?贷款逾期没几天,短信、电话接踵而至,措辞越来越狠,甚至开始威胁要上门、要起诉、要爆通讯录……这时候你心里难免打鼓:他们这么催,到底合不合法?我该怎么办?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让人头疼又焦虑的问题。
首先得明白一点:贷款逾期后,平台有权催收,但必须依法进行。催收不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的野蛮操作,尤其是通过短信这种直接触达个人隐私的方式,更得讲规矩。
合法的催收短信应该长什么样?它得满足几个基本条件: 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已立案”“已移交公安”这类虚假信息; 2. 频率合理适度一天发十几条,凌晨半夜还在提醒,这就涉嫌骚扰; 3. 不得恐吓威胁说什么“不还钱就让你坐牢”“明天就去你家贴告示”,纯属违法; 4. 不得泄露信息**:不能在短信里透露你的欠款金额、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更不能群发给你的亲友。
说白了,催收可以“提醒”,但不能“恐吓”;可以“督促”,但不能“羞辱”。
我给大家总结了几种常见的“越界”行为,一旦遇到,你就该警惕了:
这些行为,不只是让你心理压力大,更是实实在在地侵犯了你的人格权、隐私权和安宁生活权。
很多人一看到“逾期”两个字就慌了,觉得自己理亏,只能任人宰割,其实大错特错!法律保护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哪怕你确实欠了钱。
遇到不合理催收,你可以这么做:
你还钱是义务,但他们合法催收也是责任。
去年杭州有个案子特别典型,李先生因网贷逾期两周,收到某第三方催收公司连续11天、每天7-8条的短信轰炸,内容包括“已申请对你司法拘留”“家属已列入失信名单”等明显虚假信息,最离谱的是,有条短信竟然附了一张伪造的“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通知书”。
李先生不堪其扰,整夜失眠,去医院诊断出焦虑障碍,他一纸诉状将催收公司告上法庭,法院审理认为,催收方捏造司法文书、实施高频骚扰,严重侵犯了原告的隐私权与人格尊严,最终判决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8000元,并公开道歉。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催收不是法外之地,越界就得付出代价。
最后我想说的是:贷款逾期确实不该,但逾期≠任人宰割,我们鼓励大家诚信履约,按时还款,但如果真遇到困难,也应该主动沟通协商,而不是被几句恐吓短信吓得六神无主。
金融机构和催收机构也必须明白:催收的本质是“促履行”,不是“施压迫”,用合法、文明、人性化的方式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建立起健康的信用生态。
如果你正在被催收困扰,别沉默,别自责,先冷静下来,收集证据,搞清楚哪些是合法提醒,哪些是违法越界,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法律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欠债要还,但尊严不能丢。
催收可以有,但底线不能破。
这,才是法治社会应有的样子。
贷款逾期被短信狂轰滥炸?催收合法吗?你该知道的5个关键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老张有点愁,前阵子因为家里急事,他借了一笔消费贷,本想着月底发工资就还上,结果项目款拖了,一不小心就逾期了...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