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后收到催收短信,是威胁还是提醒?你该知道的5个关键真相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叮”一声,低头一看,是一条冷冰冰的短信:“您已逾期XX天,请立即还款,否则将采取法律手段。”那一刻,心跳可能漏了一拍,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完了,这下怎么办?”...
最近有个朋友半夜给我发微信,语气特别慌:“哥,我刚收到一条短信,说‘限期三日内清偿全部贷款,否则将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还带红头文件编号!我现在心跳都快停了,是不是要坐牢啊?”
我让他先别慌,把短信截图发过来一看——典型的“清贷通知”,这类短信现在太常见了,尤其是经济压力大的时候,很多人一不小心就逾期了几期,可问题是,你以为这只是催款提醒,其实背后可能藏着法律陷阱、心理压迫,甚至违法催收的影子。
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你讲清楚:当你收到“清贷通知”类短信时,到底该怎么办?哪些是合法警告,哪些已经越界?又该怎么保护自己?
首先得明白一点:银行或正规金融机构在贷款合同里通常会约定,“逾期超过一定天数(比如90天),有权宣布贷款提前到期,要求一次性清偿本息”,如果你长期不还款,对方发条短信提醒你要“清贷”,这本身不违法。
但关键在于——怎么发?发什么内容?有没有威胁、恐吓、泄露隐私?
举个例子:
看到没?前者是履约提醒,后者就是赤裸裸的暴力催收。
这里有个重点:只有贷款机构本人或其授权委托的第三方合规催收公司,才有资格发这类通知。
现在很多网贷平台把债权打包卖给资产管理公司,然后由外包团队来催收,这些人如果没出示授权书、工号、公司名称,只用微信小号或者虚拟号码狂轰滥炸,那他们的行为本身就站不住脚。
更离谱的是,有些人根本不是债权人,只是“催收中介”,靠恐吓赚提成,他们连你的借款合同都没见过,就敢发“法院传票即将送达”这种话——这已经涉嫌虚构事实、扰乱社会秩序了。
我在办案中总结出最常见的五种违规话术,一旦听到或收到,立刻保留证据:
这些都不是吓唬你,而是真有人因此被骗钱、被骚扰、甚至抑郁住院。
别慌,按这四步走:
记住一句话:不怕逾期,怕的是失联和沉默。只要你在积极应对,法律和情理都会给你留一条路。
去年我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张先生因为疫情失业,房贷断供三个月,某天突然收到一条来自“XX金融管理有限公司”的短信:“限72小时内清偿87万元,否则联合公安上门抓捕,并公开发布你的裸照。”
张先生吓得整夜睡不着,后来发现——他压根没签过这份合同,所谓的“裸照”更是无稽之谈,原来这是某个非法催收团伙冒充机构发送的恐吓信息。
我们立刻报警,并提起民事诉讼,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最终法院认定:该催收行为严重侵犯人格权,判赔经济损失与精神抚慰金共计3.2万元,同时将线索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法律不会纵容任何以“催债”为名的暴力与羞辱。
朋友们,贷款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恐惧中做出错误选择。
那些深夜里的催收短信,也许让你觉得天塌了,但请相信:只要你还在努力解决问题,你就没输。
作为律师,我想告诉你:
✅ 面对“清贷通知”,先核实真伪,不轻信、不盲从;
✅ 遇到威胁骚扰,坚决取证反击,这不是软弱,是自我保护;
✅ 真有困难,也别硬扛,协商、调解、法律援助都是出路。
真正的债务清算,从来不是用恐惧完成的,而是用责任与规则一步步走出困境。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法律永远站在理性与尊严这一边。
本文由执业律师原创撰写,旨在普及法律常识,不构成具体法律建议,如遇实际问题,请及时咨询专业律师。
贷款逾期后收到清贷短信,是催收还是恐吓?你该知道的5个关键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有个朋友半夜给我发微信,语气特别慌:“哥,我刚收到一条短信,说‘限期三日内清偿全部贷款,否则将依法采取强制...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