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借钱却收到催收短信?别慌,这可能是被贷款了!
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可问题是——你压根没申请过这笔贷款!那一刻,你是不是心头一紧,脑子里闪过无数个问号?我什么时候借的钱?谁用我的身...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可问题是——你根本没申请过这笔贷款,银行卡、身份证也没丢过,甚至连那家金融机构听都没听过。
这时候,你是直接删掉当诈骗信息处理?还是吓得赶紧打电话过去问清楚?
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一条看似普通的“逾期短信”而陷入焦虑,甚至稀里糊涂背上黑锅,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你讲清楚:为什么没贷款也会收到逾期短信?背后可能藏着什么陷阱?以及最关键的是——你该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不背锅。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肯定是骗子!”确实,一部分是诈骗短信,但还有一部分,是真的有人用你的身份信息去贷款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被贷款”。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以下几种场景:
一旦这些贷款发生逾期,催收系统就会自动发送短信,而接收人就是你——毕竟注册信息是你的真实手机号。
别急着回拨短信里的电话,更别轻易点链接!按下面三步走,才是专业操作:
第一步:冷静取证,别删短信!
保留所有相关短信、来电记录、APP推送通知,截图保存,并备注时间,这是后续维权的重要证据。
第二步:查清贷款来源,确认是否属实
打开“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或使用“云闪付”“招商银行”等支持征信查询的App,免费拉一份个人信用报告,重点看“贷款明细”和“担保信息”栏,有没有你不认识的机构、金额、合同编号。
如果真有这笔贷款,说明你已经被冒名借贷;如果没有,那很可能是诈骗或系统误发。
第三步:立即启动维权程序
如果是冒名贷款:
注意:不要试图跟催收人员争辩“我没借”,而是坚定地说:“我怀疑身份被冒用,已报警,案件正在处理中,请停止骚扰。”
我代理过一个真实案例:李女士在杭州做小学老师,某天突然接到某消费金融公司的催收电话,说她有一笔8000元的教育分期贷款逾期3个月了。
她一头雾水,说自己从没申请过,对方态度强硬:“我们有你的身份证照片、人脸识别视频,你还签了电子合同。”
李女士差点信了,还好她没慌,第一时间打了我的电话,我们调取她的征信报告,发现确有这笔贷款记录,于是立即指导她去派出所报案,并向银保监会投诉该机构“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
三个月后调查结果出来了:原来她半年前在一个教育培训机构报名网课,留下了身份证复印件,工作人员私下将资料卖给贷款中介,对方用AI换脸技术伪造了人脸识别流程,成功骗贷。
金融机构被行政处罚,贷款记录被清除,李女士不仅没赔钱,还获得了精神损害赔偿。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即使对方有“完整手续”,也不代表你就得认账,关键在于——你有没有亲自授权?
在这个数据横飞的时代,我们的身份早已不只是身份证上的名字,它是一串数字、一张人脸、一次点击授权,而一旦失控,就可能被人拿去“贷款”、“担保”甚至“犯罪”。
当你收到一条“莫名其妙”的逾期短信时,请别一笑置之,也别吓得手抖转账。
你要做的,是迅速反应、依法维权、全程留证,法律站在你这边,前提是——你得站出来为自己说话。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真正的安全感,不是从未遇险,而是遭遇危机时,你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被贷款”,可以私信我帮你看看短信内容和征信情况,我是张律,一个只讲真话的律师朋友。
没借钱却收逾期短信?别慌!这可能是被贷款了,3步教你自保反击,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