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款短信满天飞,是催收还是诈骗?逾期后如何分辨真假信息?

金融债务6秒前1

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尾号****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移交法务处理!”紧接着第二条:“再不处理将采取法律手段,影响子女上学就业!”第三条甚至附上一个链接,“点击查询详细欠款明细”。

那一刻,心跳加速、手心冒汗——我是不是真的忘了还?这钱到底该不该还?会不会被起诉?更可怕的是,点进去之后发现页面长得特别像银行官网,输入身份证和银行卡号后,却再也收不到验证码……

催款短信满天飞,是催收还是诈骗?逾期后如何分辨真假信息?

别慌,作为执业十几年的民事金融案件律师,我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咨询,今天我就用最接地气的话,带你扒一扒这些“催贷短信”背后的真相: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哪些要重视,哪些可以直接拉黑。


真催收 vs 假诈骗:一眼识破的关键点

首先得明白一个基本逻辑:正规金融机构或合法第三方催收机构,在催收过程中必须遵守《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银保监会的相关规定,也就是说,他们不能随意骚扰、威胁、泄露你的信息,更不会通过短信发链接让你“一键还款”。

那怎么判断一条催款短信到底是真是假?

真催收的特点:

  • 来电号码通常是座机或有备案的客服号(比如银行官方95开头)中只提醒你存在逾期,建议尽快联系官方渠道处理
  • 不索要银行卡密码、验证码、不诱导点击不明链接
  • 一般会有具体账户信息、合同编号、还款金额等可核对内容

假诈骗的套路:

  • 短信号码五花八门,甚至显示为“+886”“00”开头的境外号码
  • 使用恐吓性语言:“立即冻结账户”“列入失信名单”“影响孩子政审”
  • 附带短链接,诱导你登录伪造的“还款平台”
  • 要求提供身份证正反面、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
  • 声称“最后通牒”,制造紧迫感逼你马上操作

记住一句话:凡是让你点链接、输密码、转账到私人账户的,99.9%都是诈骗!


以案说法:李女士差点被骗走3万元

去年冬天,我在律所接待了一位40多岁的李女士,她一脸焦虑地说:“律师,我是不是犯法了?网贷公司说我要坐牢,还让我转3万块保证金……”

原来,李女士几年前借过一笔小贷,后来换了手机号也没通知平台,结果断联了好几年,某天她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您的借款已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请于24小时内缴纳履约保证金1.8万元,否则将依法追责。”

她吓坏了,又接连收到几个电话,对方自称“法务专员”,语气严厉,还报出了她的身份证号和家庭住址,更离谱的是,他们在微信上发了个小程序让她“在线签署结清协议”,并在里面填写了银行卡信息和收到的验证码。

就在她准备转账时,儿子发现了异常,劝她先来律所问问。

我们一查就发现问题:所谓的“网贷公司”根本没有在金融监管部门备案;那个小程序根本不是任何持牌机构的官方平台;而且根据《刑法》规定,单纯的民事借贷逾期不构成刑事犯罪,怎么可能“立案侦查”?

最终确认:这是一起典型的冒充催收人员实施的精准诈骗案,幸运的是,李女士还没转账,银行卡也未被盗刷,我们立刻指导她报警,并向运营商申请了防骚扰拦截服务。

这个案子让我特别感慨:很多人不是不懂法律,而是太害怕“后果”,骗子正是利用这种心理,层层加码地制造恐慌,一步步把你引入陷阱。


法条链接:这些法律规定是你最强的盾牌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 解读:债务确实要还,但必须基于真实有效的合同关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 解读:如果你没授权,谁敢随便拿你身份证号、住址打电话威胁你?这就是违法!

  1.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三条
    催收人员不得通过恐吓、胁迫等方式进行催收,不得向无关第三人透露债务人信息。

👉 这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行业规范,虽非法律,但一旦违规,相关平台会被监管处罚。

  1.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 那些假装“法务”“公安”让你打钱的,已经涉嫌刑事犯罪!


律师总结:冷静应对,才是最好的反击

面对催收短信,我的建议从来只有四个字:先查后动

第一步,不要慌,情绪一乱,最容易出错。 第二步,查源头,打开你当初借款的app或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核实是否存在这笔欠款。 第三步,拒链接,绝不点击陌生短信中的链接,绝不扫描二维码,绝不输入银行卡和验证码。 第四步,留证据,把可疑短信截图保存,必要时报警或向银保监会投诉。 第五步,主动沟通,如果真有逾期,不妨主动联系正规机构协商分期或展期,合法解决才是长久之计。

最后我想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
在这个人人都可能负债的时代,我们不怕一时困难,怕的是被恐惧吞噬理智。
真正的法律从不恐吓弱者,它保护的是每一个愿意面对问题、积极解决的人。

下次再看到那种“再不还钱就抓你”的短信,你可以微微一笑,—
直接拉黑,顺手举报。

这才是普通人最硬气的维权方式。

催款短信满天飞,是催收还是诈骗?逾期后如何分辨真假信息?,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个人征信上哪里查看逾期?逾期了怎么办?
« 上一篇2分钟前
×
19
2025 10

催款短信满天飞,是催收还是诈骗?逾期后如何分辨真假信息?

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尾号****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移交法务处理...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