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真假难辨?教你一眼识破套路,守住钱包安全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深夜手机突然一震,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 心跳瞬间加快,手心冒汗,赶紧翻APP查账单,却发现根本没借过这...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采取法律手段!”再一看时间,凌晨一点半,心跳瞬间加快,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完了完了,是不是真的?要不要马上还?”
别急,先深呼吸,作为一名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每天都能接到类似的咨询:“张律师,这短信是不是真的?我到底有没有欠钱?”我就用大白话、接地气的方式,跟你聊聊——那些看似吓人的贷款逾期短信,到底有多少是“纸老虎”?我们普通人又该怎么应对?
先说结论:不一定!甚至大部分时候,可能是假的。
现在市面上,打着“贷款催收”旗号的诈骗短信层出不穷,它们有几个典型特征:
记住一句话:正规金融机构从不会通过短信直接施压,更不会用私人手机号发催收信息。
真正的逾期通知,通常是这样来的:
看到短信先别慌,第一反应不是转账,而是核实。
我给你总结一个“三步自查法”,简单好记:
✅第一步:查合同
翻出你当初签过的贷款协议,看看有没有这笔借款?利率多少?还款日是哪天?如果根本没借过,那基本可以判定是诈骗。
✅第二步:打官方电话
不要回短信,也不要扫二维码!打开贷款平台的官网或App,找到官方客服电话,直接拨打确认,注意:一定要自己手动输入号码,别相信短信里给的“投诉电话”。
✅第三步:查征信报告
去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或“征信中心”App,拉一份个人信用报告,如果有真实逾期,上面会清清楚楚写着哪笔贷款、逾期几个月、当前状态如何,这是最权威的证据。
小贴士:每年有两次免费查征信的机会,建议大家至少一年查一次,既防冒名贷款,也及时发现问题。
去年冬天,杭州的李女士收到一条短信:“您在‘微粒贷’平台借款3.6万元已逾期90天,即将启动司法程序。”她吓得不行,因为她确实几年前用过微粒贷,但早就结清了。
她正准备按短信里的链接还款时,想起朋友提醒过“别乱点链接”,于是她打开微信钱包,进入微粒贷页面——结果显示“无待还金额”,她又打了腾讯客服电话,对方明确告知:“系统无任何逾期记录。”
后来报警才发现,这是一个伪造“微粒贷”界面的钓鱼网站,背后团伙专门群发短信,诱导用户输入银行卡号和验证码,短短三个月骗了上百人。
你看,只要多一步核实,就能避免一场灾难。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034条规定: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而《网络安全法》第44条也明确: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中明确规定:
催收行为不得含有恐吓、侮辱、骚扰等内容,不得冒充国家机关或司法人员进行威胁。
也就是说,那些用“坐牢”“通缉”吓你的短信,不仅不合法,还可能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或诈骗罪。
朋友们,面对突如其来的“逾期短信”,你要明白一件事:情绪是你最大的敌人,冷静才是最好的武器。
我常跟客户说:“你越怕,骗子越赚。”他们就是靠制造焦虑让你失去判断力,真正合法的贷款机构,追求的是回款,不是吓唬人;真正的司法程序,走的是法院传票,不是一条冷冰冰的短信。
请记住我的三点忠告: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定力,比速度更重要的是清醒。
你不怕事,事才怕你。
我是张律,一个愿意陪你讲理、也帮你避坑的律师朋友。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