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先搞清这3件事,避免踩坑还背债
最近有个朋友老李,半夜被一条短信惊醒:“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逾期90天,当前欠款本息合计8.6万元,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启动法律程序。”老李当时脑袋“嗡”一下——我啥时候贷过这笔钱?而...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叮”一声,一看是银行或网贷平台发来的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名下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紧接着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可我明明按时还了啊?还是说……我真的忘了哪一笔?
别急,在焦虑和恐慌之前,咱们得先冷静下来,把这件事掰开揉碎看清楚,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处理过太多因“贷款逾期”短信引发的纠纷和误解,我就用大白话,带你理清这背后的真相,告诉你面对这类短信时,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既保护自己,又避免被误伤。
收到逾期短信,第一反应不是转账,而是核实信息真伪。
现在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有些不法分子会伪造银行短信,用“紧急还款”“征信受损”等字眼制造恐慌,诱导你点击链接或联系虚假客服,进而套取你的银行卡信息。
怎么辨别真假?
记住一句话:真正的金融机构不会通过短信直接索要密码、验证码或让你扫码转账。
有些人一看“逾期”俩字就慌了,赶紧凑钱还上,生怕上征信,但你知道吗?你还错了对象,反而越还越乱。
举个例子:你借的是某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结果因为第三方支付通道问题,扣款失败,你没收到提醒,直到几天后才看到短信,这时你立刻转账过去,却发现平台说“已逾期”,还要收罚息。
这时候怎么办?
法律上讲,借款人有还款义务,但出借方也有保障还款渠道畅通的责任。不能单方面把过错全推给用户。
更可怕的情况是,有人因为一次小额逾期,被多个平台标记为“高风险客户”,接着就开始接到各种“可以帮你修复征信”“低息置换贷款”的推销电话。
这些所谓的“中介”或“代偿机构”,往往打着“解冻资金”“优化负债”的旗号,诱导你借新还旧,结果越滚越多,最后陷入“以贷养贷”的泥潭。
我见过最惨的一位当事人,原本只有一笔8000元的小额贷款逾期,结果在三个月内被七家网贷平台轮番放贷,总负债飙升到12万,利息年化超过300%!
所以我要特别强调:征信可以修复,但绝不是靠“花钱摆平”;债务可以协商,但绝不该盲目新增。
我的当事人李女士,去年收到一条“某银行”发来的贷款逾期短信,显示她名下有一笔5万元贷款已逾期30天,她从未申请过这笔贷款,起初以为是诈骗,就没理会。
结果一个月后,她申请房贷被拒,银行告知她征信有多次逾期记录,她这才慌了,去人民银行打印了个人征信报告,发现确实有一笔陌生贷款登记在她名下。
我们介入调查后发现,这是典型的“冒名贷款”——有人盗用她的身份证信息,在某互联网金融平台办理了贷款,最终通过报警、司法鉴定和民事诉讼,我们成功撤销了该笔债务,并追究了平台审核不严的责任。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不是所有“逾期”都是你造成的,但你不主动维权,责任就会变成你的。
这些法条不是摆设,而是你在面对“莫名逾期”时,最有力的武器。
说到底,现代社会离不开信贷,但我们也必须学会用法律思维去应对风险。不怕逾期,怕的是无知和沉默。
下次再收到那条“您已逾期”的短信,别急着转账,先问问自己:这笔债,真的是我欠的吗?
——我是张律,一个不说废话、只讲干货的法律人。
短信天天催贷款逾期?别慌!先搞清这3件事,避免踩坑背债,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叮”一声,一看是银行或网贷平台发来的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名下贷款已逾期,...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