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天天弹贷款逾期短信?是催收套路还是真出问题了?
你有没有这种经历——明明没借过钱,手机却隔三差五收到“您已逾期,请立即还款”的短信?一开始可能只是皱个眉,心想“谁发的垃圾信息”,可连续好几天都来,连晚上十点、凌晨一点都不放过,是不是心里就开始打鼓:...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早上刚睁眼,手机“叮”一下——“您有未还清贷款,已逾期,请立即处理”;中午吃饭时又来一条——“紧急通知!您的借款已进入司法程序,请速联系客服避免被起诉”;晚上临睡前再刷到一条——“最后通牒!再不还款将上传征信并通知家人单位”。
一条接一条,像幽灵一样缠着你不放。
别慌,先深呼吸,作为一名执业十几年的民商事律师,我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咨询:“张律师,我不是没借钱,但我借的是正规平台啊,怎么突然这么多陌生号码发逾期短信?”“我根本没贷过款,这些短信是不是诈骗?”
我就用最接地气的大白话,给你捋清楚这背后的门道,顺便告诉你:遇到这种情况,到底该怎么办。
先说结论:真假混杂,但多数涉嫌违法!
现在很多所谓的“贷款逾期提醒”,压根不是银行或正规金融机构发的,而是第三方催收公司、甚至是黑灰产团伙利用信息泄露搞的“精准骚扰”。
他们是怎么拿到你信息的?
可能是你某次填表留了电话,可能是你在某个网贷平台注册过但没借款,也可能是你朋友在贷款时把你填成了“联系人”……你的手机号一旦进入他们的数据库,就成了“待收割的韭菜”。
而这些短信的目的无非三个:
记住一句话:真正的金融机构从不会用威胁、恐吓的方式催收,更不会随意发送“即将起诉”“通知家人”这类话术。
教你四步自查法,简单实用:
看发送号码
正规银行或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发的短信,通常是95开头的短号(比如95588、95188),或者通过官方App推送,如果是00开头、+852、170/171虚拟运营商号段,基本可以判定为虚假信息。
查贷款记录
打开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或各大银行App里的“信用报告”功能),查一下自己名下是否有这笔贷款,没有记录?那八成是冒名顶替或信息被盗用了。
别点任何链接
短信里带“点击还款”“查看账单”“撤销诉讼”的链接?一律不点!这是典型的钓鱼网站套路,轻则盗走银行卡密码,重则直接扣款。
反向核实
如果你确实借过款,但不确定是否逾期,直接打该机构的官方客服电话(不是短信里的号码!)进行确认,别傻乎乎地回短信或拨打短信附带的“客服热线”。
去年夏天,杭州的李女士连续收到多条“花呗逾期”短信,显示她欠款3.8万,还附带一个二维码让她扫码处理,她明明记得自己早就还清了,但看到“已上报征信”“将通知单位”这几个字,心里直打鼓。
出于担心,她扫了码,跳转到一个长得和支付宝一模一样的页面,输入了身份证、银行卡和验证码,结果不到十分钟,卡里被划走了49800元。
后来报警才发现,那根本不是支付宝系统,而是一个高仿钓鱼网站,所谓“逾期”,纯属虚构,那些短信来自境外服务器,背后是一伙专门针对中老年群体的心理操控型诈骗团伙。
警方最终追回部分资金,但过程耗时半年,李女士悔不当初:“要是早点打官方客服问问,就不会上当。”
这个案子让我特别感慨:恐惧,是最容易被利用的情绪。而骗子,正是抓住了人们对征信、对法律后果的本能畏惧。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以下行为均属违法:
换句话说,那些天天给你发“逾期短信”的人,轻则是违规催收,重则是刑事犯罪,你不是弱势方,你是受害者!
面对频繁的贷款逾期短信,我想送你三句话:
更重要的是,你要相信法律的力量。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每个人都是数据洪流中的小船,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你就不会轻易翻船。
下次再收到那种“吓死人”的逾期短信,不妨笑一笑,把它当成骗子的失败广告——然后一键举报,彻底拉黑。
毕竟,真正的专业,从来都不靠恐吓;真正的债务,也经得起阳光下的核查。
你,值得拥有安心的生活。
手机天天弹贷款逾期短信?是催收还是诈骗?一招教你识破真相!,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早上刚睁眼,手机“叮”一下——“您有未还清贷款,已逾期,请立即处理”;中午吃饭时又来一条—...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