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收短信发错人?收到逾期贷款短信别慌,先搞清这3件事!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正吃着饭,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尾号8865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你心里一咯噔,明明最近没借过钱,怎么就成“老赖”了?赶紧翻账单、查AP...
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可问题是,你压根没在那家银行贷过款!那一刻,心里“咯噔”一下:谁动了我的名字?我的信用是不是被冒用了?还是系统出错了?
别急,这种情况还真不少见,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贷款逾期短信真的会发错吗?如果发错了,你该怎么办?会不会对你的征信造成影响?
先说结论:是的,贷款逾期短信确实有可能发错。虽然金融机构有严格的风控流程,但系统不是神,人工也可能出错,常见的“误发”原因包括:
收到这类短信,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恐慌,也不是直接拉黑,而是冷静核实。
第一步:别回短信,也别点链接!很多诈骗分子会伪造催收短信,附带钓鱼链接,一旦点击,可能中招木马或泄露个人信息。
第二步:拨打该金融机构的官方客服电话(注意:不是短信里的号码,而是官网查到的客服热线),说明情况,提供你的姓名、身份证号(必要时)、手机号,让对方核查是否存在以你名义开立的贷款账户。
第三步:如果确认没有贷款记录,要求对方立即更正信息,并书面说明情况,可以要求他们向你道歉,并停止发送相关短信。
第四步:如果怀疑身份被盗用,立刻报警,并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申请个人征信报告,查看是否有异常贷款记录,一旦发现,可依法提出异议申请。
以案说法:
去年杭州的李女士就遇到这么一档子事,她连续三天收到某消费金融公司的逾期催收短信,内容明确写着她的名字和身份证号后四位,说她有一笔3万元的贷款已逾期45天,李女士一头雾水,她从没申请过这笔贷款。
她没有慌,第一时间拨打了该公司官网客服,客服起初坚称系统无误,李女士坚持要求调取贷款申请资料,结果发现:申请时留的联系电话确实是她的,但人脸识别视频中的脸却不是她本人,进一步调查发现,有人盗用她的身份证照片,在异地通过技术手段“活检绕过”,成功骗贷。
该公司暂停催收,配合警方立案,李女士的征信也被及时修复,这件事也推动了该公司升级人脸识别验证机制。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短信可以错,但你的警惕不能缺,主动维权,才能守住自己的信用底线。
法条链接: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处理他人个人信息,否则将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依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这意味着,如果你因错误短信导致征信受损,你不仅有权要求更正,还可依法索赔。
律师总结:
贷款逾期短信发错,看似是个小误会,背后却可能藏着大隐患,它可能是系统疏忽,也可能是身份盗用的前兆,作为普通人,我们无法控制系统的完美,但我们可以掌握应对的主动权。
记住三句话:
第一,不轻信,不点击,不慌张;
第二,查官方,要证据,留痕迹;
第三,保征信,护身份,敢维权。
你的名字、你的身份证、你的信用,都是你人生的重要资产,别让一条错误的短信,悄悄侵蚀它们的价值,遇到问题,不怕事,但也不能“算了”,法律站在你这一边,关键是你得站出来,说“这不对”。
毕竟,真正的安全感,从来不是来自系统不出错,而是你知道——出错了,我也有办法解决。
贷款逾期短信发错人了?别慌!可能是误伤,但也得当回事!,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可问题是,...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