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收到贷款逾期短信?是真逾期还是误伤?教你三步反制套路!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一震,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启动催收程序。” 心猛地一沉,翻遍所有账单却找不到这笔贷款记录,再一看放款机...
最近不少朋友私信问我:“律师,我昨晚突然收到一条银行发来的短信,说‘严控贷款逾期,请及时还款’,可我明明按时还了啊,这是不是诈骗?是不是要被起诉了?”
说实话,这类短信现在太常见了,但越是常见,越不能大意,它可能是善意提醒,也可能是风险预警,甚至背后藏着你没注意到的信用隐患,今天我就用最接地气的话,给你讲清楚——这条短信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普通人该怎么应对?三个步骤,稳住局面。
首先你要明白,银行发这种短信,通常不是随便发的,尤其是用了“严控”这两个字,说明他们内部系统已经启动了风控机制,可能的原因有几个:
看到短信第一反应不应该是焦虑,而是冷静核查:我有没有遗漏的还款?我的征信最近有没有异常变动?
建议你立刻做三件事:
真正的逾期不是靠短信定性的,是以央行征信记录为准的,只要征信没标“1”“2”“3”这些数字(代表逾期月数),问题就不算严重。
万一你发现——哎呀,还真漏了一笔!别急着删短信装作没看见,更不要干脆摆烂,作为处理过上百起金融纠纷的律师,我告诉你:主动补救永远比被动等待强十倍。
第一步:立即还清欠款本息
哪怕晚了三天,也要马上还上,很多银行对短期逾期有“容时容差”政策,比如宽限期3天内不算逾期,或者金额低于10元不计不良记录。
第二步:联系银行说明情况,申请征信异议
打客服电话,态度诚恳地解释:“因疏忽导致延迟还款,现已结清,请求不上传征信。” 如果你是首次逾期且金额不大,部分银行会酌情处理。
第三步:保留证据,防止后续纠纷
把还款截图、通话记录、短信通知全都保存下来,万一将来催收公司拿着“逾期记录”来施压,你能第一时间拿出反证。
这里特别提醒一句:千万别相信那些号称‘洗白征信’的中介!征信修复只有官方渠道,任何承诺“内部操作”的都是骗子。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是个90后程序员,平时信用良好,某天凌晨两点,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您在我行的消费贷存在逾期风险,已被纳入严控名单,请立即处理。”
他吓得睡不着,以为自己要被起诉了,第二天一查才发现,原来是前一个月支付宝代扣失败,导致一笔800多元的分期延迟了两天才到账,虽然钱早就补上了,但银行系统已经生成了临时风控提示。
我们立刻帮他做了三件事:
最终银行撤销了风控标记,并回复道歉称“系统误判”,小李的信用毫发无损,但他跟我说:“那一晚上,感觉像被判了刑。”
你看,一条短信,足以让人精神崩溃,但只要你懂规则、敢沟通、留证据,就能化险为夷。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规定: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明确:
“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这意味着:
朋友们,现代社会,信用就是第二张身份证,一条看似普通的“严控贷款逾期”短信,可能是对你财务健康的体检报告,也可能是一次误报引发的心理战。
我的建议很简单:
✅保持警惕,但不过度恐慌;
✅定期自查账单和征信,防患于未然;
✅一旦发现问题,快速响应、主动沟通;
✅始终相信法律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银行不怕你偶尔犯错,怕的是你逃避责任,而你也不必惧怕银行的冷冰冰通知,因为你手中握着知情权、申诉权和救济权。
下次再收到类似短信,不妨深呼吸一下,然后拿起手机,按我说的三步走——你会发现,所谓的“危机”,不过是生活给你的一次小小考验罢了。
本文由执业律师原创撰写,结合实务经验与法律规定,旨在普及金融法律常识,不构成个案法律意见,如有具体纠纷,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收到严控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警告还是误伤?教你三步自救,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不少朋友私信问我:“律师,我昨晚突然收到一条银行发来的短信,说‘严控贷款逾期,请及时还款’,可我明明按时还...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