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收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先搞清是催收还是诈骗,教你三步反制套路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移交法务部门处理。”一看时间、金额、甚至身份证号都对得上,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可你明明...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一震,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启动催收程序。”
心猛地一沉,翻遍所有账单却找不到这笔贷款记录,再一看放款机构名字——陌生得像火星公司,这时候,你是慌忙打客服确认?还是默默截图留证,心里嘀咕:“我到底什么时候借过钱?”
别急,这种情况我见得太多了,作为一名天天跟借贷纠纷打交道的律师,我可以明确告诉你:频繁收到贷款逾期短信,未必是你真欠了钱,但背后藏着的风险,绝对不能忽视。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你讲清楚这事儿背后的门道,以及你该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
收到逾期短信,第一反应不应该是还钱,而是冷静分析,这类短信通常来自三种情况:
你确实忘了还款(真逾期)
比如某笔小额网贷、信用卡分期、花呗借呗之类,金额不大,容易忽略,建议立刻登录各大平台查征信报告,确认是否有这笔负债。
身份被冒用,有人用你的信息贷款(被冒贷)
这是最危险的一种,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你的身份证、人脸识别信息,甚至伪造签名,在某些非正规平台申请贷款后消失,债务却落在你头上。
平台系统错误或短信群发乌龙(误伤)
有些小贷公司风控混乱,号码录入出错,或者短信模板批量发送,导致“误伤无辜”,虽无恶意,但对你心理和信用可能造成困扰。
第一步:立即自查,锁定源头
打开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打印一份个人信用报告,重点看“信贷记录”部分,是否有你不认识的贷款账户,同时检查名下所有银行卡、支付平台的自动扣款记录。
如果征信上没有这笔贷款,那基本可以排除“真逾期”。
第二步:收集证据,快速反击
把收到的短信全部截图,保留时间、内容、发送号码,然后拨打短信中提到的“客服电话”——注意!不要直接回拨短信里的号码,很可能是个钓鱼号,正确做法是通过官方App或官网查找正规客服渠道。
打电话时录音,说明你从未申请该贷款,要求对方停止骚扰并核实信息来源,如果对方态度强硬,直接告知:“我将向公安机关报案,并追究你们泄露个人信息的责任。”
第三步:主动出击,切断风险链
如果是被冒用身份,立刻做三件事:
沉默就是默认,维权要快、要狠、要有证据链。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李女士连续三个月收到某网贷公司的逾期催收短信,金额高达4.8万元,她从未注册过这个平台,也没授权过任何贷款。
我们调取她的征信报告,发现这笔贷款居然真的上了征信!进一步调查发现,有人用她的身份证照片+盗取的人脸识别数据,在该平台完成了“远程面签”。
我们立即报警,并向银保监会投诉该平台审核流程存在重大漏洞,最终警方破获了一个跨省“骗贷团伙”,平台也被责令下架相关产品,并删除李女士的不良记录。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即使你没借钱,只要信息被滥用,就可能背上“数字枷锁”,而法律,永远是你最硬的底气。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就像听见火警铃响,它不一定意味着房子着火,但你绝不能装作没听见。
在这个数据裸奔的时代,我们的身份早已不是一张身份证那么简单,而是散落在无数App、数据库和中介手里的“信息碎片”,一旦被拼凑利用,后果可能是信用崩塌、贷款受限,甚至被卷入刑事案件。
请务必做到:
✅ 不盲目还款,先查证;
✅ 不轻信短信,留证据;
✅ 不拖延行动,早维权。
真正的安全感,从来不是“我没做过”,而是“我能证明我没做过”。
如果你正在经历类似困扰,别一个人硬扛,拿起电话,找专业的人帮你理清脉络——毕竟,法律存在的意义,就是不让老实人吃亏。
老是收到贷款逾期短信?是真逾期还是误伤?教你三步反制套路!,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一震,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