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了?收到催收短信别慌!教你一眼识别真假,还能这样应对!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凌晨两点手机突然“叮”一声,屏幕亮起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 心跳瞬间加快,手心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这...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半夜刷手机,突然一条短信蹦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尾号8821的贷款已逾期97天,我司将依法采取法律手段维护权益,请尽快还款,否则后果自负。”
那一刻,心跳漏半拍,手心冒汗,仿佛下一秒法警就要破门而入,但等你缓过神来,心里那股无名火蹭地就上来了——
“我欠钱是事实,但你凌晨三点发短信吓我一跳,还‘后果自负’?你以为你是灭霸啊?”
别急,今天咱们不谈怎么还钱(那是财务顾问的事),咱聊点有意思的:当你被催收短信轰炸时,怎么用一句“高级回复”既出气、又不失体面,还能在法律边缘优雅滑行?
先说结论:你可以幽默,可以自嘲,甚至可以“礼貌地皮一下”,但千万别威胁、侮辱或逃避责任。因为法律这玩意儿,它不管你怎么搞笑,只看你怎么行动。
文艺风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只是这位‘行人’暂时迷路了,导航正在重启中,预计三天内抵达还款驿站。”
——既表达了延迟还款的事实,又显得有文化,催收看了都可能愣三秒。
科幻片场风
“信号已接收,债务警报启动,正在调集银河系现金流支援,预计T+3个地球日完成转账,请勿升级至‘星际通缉’模式。”
——把催收当成外星人,荒诞中带着一丝悲壮,适合95后、00后使用。
职场打工人共鸣体
“您好,本人目前处于‘工资未到账,房东已催租,外卖改吃泡面’的紧急状态,正积极协调资金链重组,预计本周五进入还款流程,感谢理解。”
——真实又扎心,说不定对方是个打工人出身,直接给你打个同情分。
佛系躺平派
“收到,贫僧已知因果,正在化缘路上,待功德圆满,自会还账。”
——禅意满满,但慎用,万一对方也信佛,可能会回你一句“施主,因果不空啊”。
这些回复的共同点是什么?
👉 不否认债务
👉 不逃避责任
👉 语气轻松但态度明确
👉 最重要的是——没违反任何法律规定
去年江苏有个案子,小李因为网贷逾期,连续收到催收短信,他一怒之下回复:“再发短信,我就炸你们公司!” 结果第二天,警察上门把他带走了。
你以为他在开玩笑?法律不这么认为。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发送恐吓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可处5-10日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小李最后被行政拘留7天,还得继续还钱。
钱没省,脸丢了,自由也没了。
反观另一个案例:成都的小王同样逾期,但他每次回复都是:“收到,正在筹款,预计X月X日前处理,请勿频繁打扰。”
结果呢?催收频率降了,沟通反而顺畅了,最后协商分期成功。
你看,情绪管理 + 法律意识 = 真实有效的“解压术”。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也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 这意味着:催收不能频繁骚扰、不能群发短信告知亲友、不能在社交媒体曝光你。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写恐吓信或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处5-10日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15日拘留,可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
明确规定:催收人员不得使用“恐吓、威胁、辱骂”等不当语言,每日催收不得超过3次,晚上10点至早8点不得催收。
你有权被文明对待,哪怕你欠钱。
朋友们,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情绪失控下说出越界的话。
你可以调侃自己“本月经济模型崩溃”,可以说“正在进行个人资产负债表重组”,但别拿“炸楼”“报复”当段子。
真正的高手,是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体面。
一句得体的回复,既能缓解自己的焦虑,也能为后续协商留下余地。
毕竟,你还的不是一时的情绪,而是实实在在的债务;你要面对的,不只是催收员,更是自己的人生责任。
下次再收到催收短信——
深呼吸,笑一笑,回一句:“收到,人在,债在,钱在路上。”
该筹钱筹钱,该协商协商,用理性收复失地,用法律保护自己。
这才是成年人世界里,最酷的“反击”。
本文由「人间清醒律师事务所」张律撰写,不代表鼓励逃债,只为提醒你:欠债要还,但尊严不必打折。
收到催收短信别慌!这样回怼既解压又合法,还能让对方闭嘴?,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半夜刷手机,突然一条短信蹦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尾号8821的贷款已逾期97天,我司将依法...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