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被短信微信轰炸?别慌!教你三步自救,合法应对催收围攻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场景?半夜手机突然亮起,一条微信弹出:“您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采取法律手段!”紧接着又是几条短信,“账户已被上报征信,影响子女上学就业!”吓得你心跳加速、手心冒汗,更离谱的...
最近几天,你是不是手机响个不停?一打开短信,全是“【XX金融】您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最后通牒!今日未处理将启动法律程序”这类字眼扑面而来?心一紧,手一抖,饭都吃不下——这感觉我太懂了。
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咨询:“张律师,我就是晚还了几天,怎么突然天天发短信?还说要起诉我,这是真的吗?”“他们用各种号码轮流发,连我爸妈都收到了,算不算骚扰?”
我就以一个专业又走心的角度,跟你聊聊——当贷款逾期后,收到清账短信到底该怎么办?哪些是吓唬人的套路,哪些又是真会伤到你的雷区?
首先划重点:大多数带有恐吓性质的催收短信,并不具备实际法律效力。
你看到的“即将上报央行征信”、“移交法务部起诉”、“列入失信名单”……这些话术,很多是第三方催收公司为了施压而设计的标准模板,它们的目的不是立刻告你,而是让你害怕、焦虑,从而尽快还款。
但这里有个关键区别:
👉 如果是你直接向银行或正规持牌金融机构借款,确实存在逾期上征信、被起诉的风险;
👉 但如果是网贷平台转给外包催收的,尤其是那些用非实名号码群发、带链接或诱导点击的短信——大概率属于违规催收!
记住一句话:真正走法律流程的机构,不会靠短信威胁你。
面对铺天盖地的催收信息,别乱阵脚,按这三步来:
先搞清楚——这笔钱到底该不该你还?有没有被冒名借贷?是否已经超过诉讼时效?
建议你:
⚠️ 特别提醒:如果对方发来的链接让你“立即还款”,千万别点!可能是钓鱼网站,盗取你的银行卡信息。
所有催收短信、电话录音、微信聊天记录,统统保存!
重点收集以下几类:
这些行为,已经涉嫌违反《民法典》人格权编和《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等相关规定。
与其等别人追着你跑,不如主动出击。
你可以尝试联系原放款机构(不是催收公司),说明当前经济困难,申请:
很多银行和合规平台其实愿意谈,毕竟他们也不想走到起诉那一步——成本高、周期长,只要你态度诚恳、有还款意愿,往往能争取到喘息机会。
去年我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林因为疫情失业,网贷逾期三个月,结果某天,他母亲接连收到三条短信:“你儿子欠款不还,请督促其今日结清,否则后果自负。” 老人急得血压飙升,打电话质问儿子,家庭关系一度破裂。
我们介入后发现:
我们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3条和《民法典》第1032条关于隐私权的规定提起投诉,最终促使该催收机构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同时原平台也同意为小林办理停息挂账。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催收可以存在,但不能突破人性底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中国互金协会发布)
明确禁止:骚扰无关人员、使用恐吓威胁言辞、频繁致电干扰生活作息。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九条
借贷双方可协商延期或变更还款方式,法院应尊重合理调解请求。
朋友们,贷款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恐慌中做出错误决定——要么破罐子破摔,要么病急乱投医去借新还旧。
我想告诉你的是:
✅ 你有知情权;
✅ 你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
✅ 你更有与债权人平等协商的权利。
面对催收短信,不必羞耻,也不必恐惧,冷静下来,分清真假,守住底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一次坦诚沟通,比十次逃避更能解决问题。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债务是一时的,信用是长久的,而尊严,值得一生守护。
我是张律,一个不说套话、只讲真话的法律人,如果你正在经历类似困扰,欢迎留言交流,我会尽力为你点亮一盏灯。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授权,文中案例已做脱敏处理,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贷款逾期被催收短信轰炸?别慌!教你三步自救,合法应对不踩坑,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几天,你是不是手机响个不停?一打开短信,全是“【XX金融】您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最后通...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