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被短信轰炸?别慌!教你三步应对,避免征信爆雷
最近收到一堆短信:“您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系统已上报央行,后果自负!”……是不是看得心惊肉跳?手机一震就紧张,生怕哪天信用彻底“塌房”?别急,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每天都在处...
最近收到一堆“紧急提醒”、“最后通知”、“即将上报征信”的短信了吗?手机一响心就跳,一看又是银行或网贷平台发来的逾期催收通知?别急着删,也别吓得立马凑钱转账,作为执业十几年的律师,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一条短信乱了阵脚,结果越还越欠,征信还被拉黑,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你讲清楚:面对逾期贷款短信,到底该怎么合法、冷静、有效地处理。
咱们得明白一件事——短信本身不等于法律判决,它只是提醒,甚至是施压手段,很多短信写着“已移交法务部门”“将起诉你”,听着吓人,但90%都还在走流程阶段,真正走到法院立案的,其实没那么多,关键是你怎么应对。
收到短信第一反应不是回拨电话,也不是马上还款,而是核对信息真假,你可以做三件事:
真正的金融机构不会用“不还就坐牢”“把你照片发朋友圈”这种话术,一旦出现,基本可以断定是违规催收。
很多人怕跟银行谈,觉得“我都欠钱了,哪还有脸说话?”错!恰恰相反,主动沟通才是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
你可以打客服电话,说明自己目前的经济困难(比如失业、生病、家庭变故),请求:
很多银行都有“个性化分期协议”或“债务重组”政策,尤其是信用卡和消费贷,只要你态度诚恳,提供合理证明(如医院诊断书、离职证明),成功率不低。
我有个客户,之前欠了6万网贷,天天被短信轰炸,吓得不敢出门,后来我建议他主动联系平台,提交失业证明,最终谈成了分24期还,还免了1万多的罚息,你看,沟通比硬扛有用多了。
如果对方开始:
这已经违法了!根据《民法典》和《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借贷催收公约》,催收必须文明合法,不得侵犯隐私、不得恐吓侮辱。
这时候,你该做的不是还钱,而是:
我常说一句话:你可以暂时还不起钱,但不能让别人踩着你的尊严走路。
去年我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张先生因疫情失业,信用卡逾期三个月,某银行委托的第三方催收公司,不仅每天发十几条“老赖”“失信人”短信,还打电话给他前妻,说“你老公在外面欠钱不还,小心连累孩子”。
张先生精神崩溃,去医院开了抑郁症诊断书,我们收集证据后提起诉讼,主张侵犯名誉权和隐私权,法院最终判决催收公司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8000元。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即使你有债务在身,人格权依然受法律保护,催收可以要债,但不能“诛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借贷催收公约》第十条
催收人员不得使用恐吓、威胁、辱骂等不当语言,不得向无关第三人透露债务人信息。
《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十条
对于确无还款能力的持卡人,银行应主动协商达成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最长可达5年(60期)。
这些法条不是摆设,是你手里的“防弹衣”。
面对逾期贷款短信,别怕、别躲、别冲动。
第一步:冷静核实,分清真假;
第二步:主动协商,争取宽限;
第三步:遭遇违法催收,果断维权。
债务可以慢慢还,但征信和尊严,一旦丢了就难挽回。
你不是孤军奋战,法律永远站在文明与理性这一边。
欠债不丢人,失联才危险;沟通不可耻,沉默最致命。
有问题,找专业的人聊聊,往往一条路就打开了。
——一名陪你守住底线的律师
贷款逾期被催收短信轰炸?别慌!教你三步合法应对,避免征信爆雷,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收到一堆“紧急提醒”、“最后通知”、“即将上报征信”的短信了吗?手机一响心就跳,一看又是银行或网贷平台发来...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