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信逾期短信天天催,还不了钱怎么办?停息挂账真能救命吗?
最近收到不少朋友的私信,说“捷信金融又发短信了,一天三条,搞得全家人都知道我欠钱”,“不是不想还,是真的还不上了,工资刚够吃饭,房租都快交不起”……说实话,每次看到这样的留言,我心里都不太好受,今天咱...
你有没有收到过这样的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阳光贷款平台的借款已严重逾期,剩余本金XX元,滞纳金持续累积,若未及时还款,将上报征信并移交法务部门处理,请立即登录账户还款!”?
看到这种短信,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心慌:“我是不是真逾期了?”“会不会影响征信?”“他们真能告我吗?”尤其当自己记不清具体还款日期时,更是手足无措,更离谱的是,有些人根本没借过阳光贷款,却莫名其妙收到这类短信,吓得赶紧打电话“核实”。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些短信到底靠不靠谱?逾期了该怎么办?没借钱却被催收,又该怎么应对?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一条短信乱了阵脚,结果白白多交钱、甚至被诱导进了诈骗陷阱。
首先得明确一点:不是所有带“阳光贷款”字样的短信都是官方通知,现在高仿短信满天飞,骗子们专门模仿正规平台的语气和格式,连落款都做得一模一样,目的就是让你误以为真,从而点击链接、填写信息、转账还款。
怎么判断真假?
如果你压根没申请过这笔贷款,却收到催收短信,那大概率是身份信息被盗用,或者是平台风控失误,也可能是冒名网贷——这种情况必须高度重视!
如果你确认自己确实借了钱,但最近手头紧,不小心逾期了,别逃避,更别信“内部协商”“花钱删记录”的黑中介,正确的应对方式才是关键:
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联和逃避,只要你积极沟通,大多数合法平台都不会立刻走法律程序。
去年,杭州的李女士突然接到一条“阳光贷款逾期提醒”,说她欠款1.8万元,再不还就要起诉,可她根本没借过钱!起初她以为是诈骗,就没理会,结果一个月后,她申请房贷被拒,银行反馈她名下有笔网贷逾期记录。
她这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找到我们律所,我们调取她的征信报告,发现确有一笔“阳光消费金融”发放的贷款,留的是她的身份证和手机号,经过调查,原来是她半年前在一个不知名的小程序填过个人信息,被第三方数据公司转卖给了贷款平台,对方用她的信息做了“预授信”,并放了款。
我们立即向平台发函,要求停止催收、撤销不良记录,并报警处理信息泄露问题,最终平台承认审核疏漏,撤销了该笔贷款记录,并对她进行了赔偿。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你的身份信息一旦泄露,就可能成为别人借贷的“工具”,遇到“被贷款”,一定要第一时间维权!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明确规定: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
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也就是说,如果你从未签署借款合同,却莫名背上贷款,你有权要求平台删除记录、赔礼道歉,甚至索赔精神损失。
面对“阳光贷款逾期短信”,请记住三句话:
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你越是冷静、越是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就越不容易掉进陷阱。
最后提醒一句:在这个信息裸奔的时代,保护好自己的身份证、手机号、人脸识别,比什么都重要。你的名字,不该成为别人欠债的挡箭牌。
——一名始终站在你这边的律师
阳光贷款逾期短信天天催,是真是假?被系统通知吓到了怎么办?,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收到过这样的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阳光贷款平台的借款已严重逾期,剩余本金XX元,滞纳金持续累积,若...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