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收到已被起诉短信,是真是假?别慌,先看懂这几点!
最近有不少朋友私信问我:“律师,我前两天信用卡/网贷逾期了几个月,突然收到一条短信说‘你已被正式起诉,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面临强制执行’……这是真的吗?是不是诈骗?我现在该怎么办?” 说...
你有没有收到过这样的短信?
“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我司已启动法律程序,相关材料已移交法务部门,请于24小时内结清欠款,否则将依法起诉并影响个人征信。”
看到这种字眼,心跳是不是瞬间加速?脑子里立马闪过一堆念头:是不是真的要被起诉了?会不会上法庭?会不会坐牢?征信毁了怎么办?
别急,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今天就用大白话给你掰扯清楚:这类“法律通知”短信,到底是“狼来了”,还是真的已经踩到了法律红线?
咱们得认清一个现实——大多数所谓的“法律通知”短信,并不是法院发的,也不是律所发的,而是第三方催收公司或平台内部风控部门批量发送的提醒信息,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逼你还钱。
这类短信往往措辞严厉,动不动就是“起诉”“立案”“移交公安机关”,听着吓人,但其实很多都属于“软性施压”。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真正的法律程序,不会靠一条短信就启动。
举个例子:正规的法律文书,比如法院传票、支付令、诉前调解通知,一定是通过邮政专递(法院EMS)送达,或者是电子送达系统推送到你的官方诉讼平台账户。绝不会只靠一条60个字的短信就认定你“已被起诉”。
第一步你要做的是:别被情绪牵着走,先核实真伪。
我教你三招,简单实用:
看落款和发送号码
真正的法律机构不会用106开头的商业短信平台发“起诉通知”,如果是“XX法院”“XX律师事务所”发的,却是个虚拟号或者短信号段,基本可以判定为假。
查平台官方渠道
登录你借款的App或官网,查看“我的账单”“逾期记录”“法律通知”等栏目,如果平台没有正式公示或推送相关法律流程,那这条短信大概率只是催收套路。
主动联系官方客服
别怕!直接打借款平台的官方客服电话(注意是官网公布的号码),问清楚:“我是否已被起诉?是否有案件编号?”
如果对方说“没有”,那你收到的所谓“法律通知”就是虚张声势。
别误会,我不是说你可以赖账,逾期不还,确实有实实在在的法律风险,我给你列清楚:
不怕坦诚面对问题,就怕装鸵鸟逃避。
我去年接了个咨询案例,当事人小王,32岁,自由职业者,疫情期间收入不稳定,网贷累计逾期4万多,某天他突然收到一条“XX金融法务部”发来的短信:“已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涉嫌信用卡诈骗罪,将追究刑事责任。”
小王当场崩溃,整夜失眠,甚至怀疑自己要坐牢,后来他鼓起勇气来律所咨询,我们一查发现:
第一,他借的是信用贷,不是信用卡,根本不涉及“信用卡诈骗”;
第二,平台根本没有提起诉讼,也没有委托任何律所;
第三,所谓“公安机关立案”纯属虚构——民事借贷纠纷不会直接刑事立案!
最后我们帮他梳理债务,协商分期还款,还发函要求催收方停止恐吓式催收,三个月后,小王终于喘了口气,生活重回正轨。
这个案子让我特别感慨:很多人不是不想还钱,而是被恐惧压垮了还钱的勇气。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
也就是说:欠钱不还属于民事纠纷,不是犯罪,除非你伪造资料骗贷、故意转移财产逃避执行,否则不会坐牢。
兄弟姐妹们,听句实在话:
在这个人人负债的时代,谁还没个手头紧的时候?
但越是困难,越要保持清醒。
如果你已经逾期,别躲,也别怕,正确的做法是:
✅ 第一步:整理所有债务,分清优先级(利率高的先还,影响征信的优先处理)
✅ 第二步:主动联系平台,申请延期、分期或减免罚息(很多平台都有“困难帮扶通道”)
✅ 第三步:如果被骚扰或恐吓,保留证据,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
✅ 第四步:必要时寻求专业律师帮助,制定还款方案,避免被“套路”升级
法律从不保护赖账的人,但也绝不纵容暴力催收。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理性应对,永远是最好的防御。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一时的困境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恐慌中失去了翻身的机会。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还钱的方式,你可以选择更体面、更聪明的那一种。
我是律师老张,陪你把法律讲明白,把日子过安稳。
贷款逾期收到法律通知短信,是真是假?别慌,先看懂这几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收到过这样的短信? “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我司已启动法律程序,相关材料已移交法务部门,请于...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