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了短信怎么发?催收太急怎么办?这3点你必须知道!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某天早上刚醒,手机“叮”一声弹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已逾期XX天,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 那一刻,心跳加速,手心冒汗,不是不想还,是真的一时周转不过来,可这条短信...
你有没有接过那种让人血压飙升的催收短信?
“再不还钱就上门抓人!”“已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影响子女考公考编!”……
看到这种字眼,别说是欠钱的人,连我这个天天跟法律打交道的律师都替对方捏把汗。
可问题是——这些话,真能要回钱吗?
答案是:短期可能吓住人,长期只会把人吓跑,甚至把自己送进派出所。
今天咱们就来聊点实在的:贷款逾期后,到底该怎么发催收短信?既合法合规,又能真正促还款?
很多人一听到“逾期”,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施压”,但你要明白,借款人不是不想还,很多时候是真的还不上,生活突变、失业、疾病……谁都有难处。
这时候,一条充满威胁的短信,只会让他直接拉黑你、换号码、躲得更远。
而一条理性、清晰、带有人情味的提醒,反而可能唤醒他的责任感,主动联系协商。
举个真实例子:
我们团队去年协助一家小型消费金融公司优化催收流程,他们原本用的是标准化模板:“严重警告!立即还款,否则后果自负!”结果30天内还款率不到12%。
后来我们建议改成这样:
【XX金融】您好,您名下的贷款(尾号1234)已逾期15天,当前应还金额为¥2,860,我们理解生活中难免有困难,若您目前有还款压力,欢迎致电客服400-XXXX-XXX申请分期或延期,及时处理可避免信用受损,感谢您的配合。
改完之后,30天内主动联系率翻了两倍,实际回款率提升至37%。
你看,不是客户不讲理,而是你有没有给对方一个“台阶”下。
2023年,浙江有个案子特别典型。
张先生因疫情失业,信用卡逾期三个月,某银行委托的第三方催收公司连续三天给他发短信:
“再不还钱,明天就去你老家贴大字报!”
“你老婆单位我们会去拜访!”
“征信全黑,孩子以后当不了兵!”
张先生精神压力巨大,一度失眠就医,他一怒之下报警,并起诉催收公司侵犯名誉权和人格尊严。
法院最终判决:催收公司赔偿精神抚慰金5000元,并公开道歉。
理由很明确——短信内容构成骚扰与威胁,超出合理催收范围,违反《民法典》关于人格权保护的规定。
这个案子给我们敲响警钟:催收可以严,但不能越界。
你以为是在“高效追债”,其实已经在违法边缘疯狂试探。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合法催收必须守住以下底线:
《民法典》第1032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隐私。
→ 不得群发带有债务信息的短信,不得向无关第三人透露欠款情况。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0条: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合法、正当、必要。
→ 不得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联系方式,不得频繁拨打或发送骚扰信息。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13条(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拘留或罚款。
一句话总结:你可以催,但不能骂;可以提醒,但不能炸。
做律师这些年,我见过太多因为“催得太狠”而导致债务彻底失控的案例。
有些人以为,只有把人逼到墙角才能拿到钱,但现实恰恰相反——人性最怕的是羞辱,最愿意回应的是尊重。
真正高效的催收,不是靠吓,而是靠“懂”:
下次你要发那条催收短信前,不妨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如果答案都是“否”,那这条短信,才配得上叫“合法催收”。
最好的催收,是让对方想还钱,而不是怕还钱。
钱要回来是目的,但别为了目的,把自己变成别人口中的“恶人”。
本文由执业律师原创撰写,结合实务案例与法律分析,旨在普及合法催收理念,如遇具体纠纷,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贷款逾期了短信怎么发?催收太狠怕违法,温柔点反而更有效?,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接过那种让人血压飙升的催收短信? “再不还钱就上门抓人!”“已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影响子女考公考编...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