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了,公司真会天天发短信催收吗?这些温柔提醒背后藏着什么?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某天晚上正窝在沙发上刷剧,手机突然“叮”一声—— “尊敬的客户,您尾号****的贷款已逾期3天,请尽快还款,避免影响征信。” 紧接着第二天、第三天……短信一条接一条,语气从“...
你有没有接过那种冷冰冰、像机器人吐出来的催收短信?
“您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短短一行字,语气生硬,仿佛欠钱的是罪犯,可现实是,很多人不是不想还,而是真的一时周转不开,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见过太多因为一条不当短信激化矛盾,最终从“暂时困难”变成“彻底失联”的案例。
今天咱们不聊法律条文堆砌,也不讲高高在上的风险防控,就想聊聊:分期贷款逾期后,到底该怎么发短信,才能既守住合规底线,又留住用户的还款意愿?
很多人以为催收短信就是走流程,发个通知完事,但其实,每一条短信都是一次心理博弈,用户看到短信的第一反应不是“我还欠多少钱”,而是“他们是不是又要骂我了?”“会不会被爆通讯录?”
开头别用“您已逾期”这种审判式语言,试试换成:
“您好,小李,注意到您本月的分期款还没结清,最近是不是遇到什么难处了?我们这边可以帮您看看有没有延期或分期调整的方案。”
你看,同样是提醒还款,一个像法官宣判,一个像朋友关心,后者哪怕最终没立刻还上钱,也更可能回复一句:“最近手头紧,月底能还一半。”——这,就是沟通的胜利。
温情不等于放纵,一条合格的逾期提醒短信,必须包含以下几个核心信息点:
举个合规又有人情味的例子:
【XX金融】尊敬的李先生,您名下的消费贷(尾号1234)已于5月10日逾期,当前欠款2,860元(含罚息),如您近期有还款困难,可致电客服400-XXX-XXXX申请分期缓缴,逾期记录将按约定上报征信,请您重视,感谢理解与配合。
这条短信没有威胁,但该说的都说到了,既履行了告知义务,又留了台阶。
我在处理多起消费者投诉案件时发现,很多机构的短信看似普通,实则暗藏法律风险,以下几种表达,轻则被投诉,重则涉嫌侵犯人格权或骚扰:
❌ “再不还款就上门抓人!”
→ 涉嫌恐吓,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 “已通知您家人单位,请尽快处理!”
→ 侵犯隐私,可能构成侵权责任
❌ “不还钱这辈子别想贷款!”
→ 夸大后果,误导性陈述
催收的目的是回款,不是出气,越是情绪化的语言,越容易让用户拉黑你、举报你,最后钱没要回来,还惹一身官司。
去年我代理了一起案子:某平台给客户王某发短信:“王某,你已被列入全国失信名单,速还钱!”
这笔债务还在协商期,根本没起诉,更谈不上“失信”,王某因此被同事议论,精神压力巨大,最终将平台告上法庭。
法院判决认定:虚假陈述造成他人社会评价降低,构成名誉侵权,平台赔偿精神抚慰金8000元,并公开道歉。
这个案子给我很大触动——原来一条几十个字的短信,真的能毁掉一个人的生活。
换句话说:你可以催债,但不能“诛心”。
发逾期短信,从来不只是技术活,更是心理学和法律的结合体,真正高效的催收,不是靠吓,而是靠“懂”。
你要懂用户的难处,也要守住自己的底线。
一条好的短信,应该像一杯温水——不烫人,却能让人心醒过来。
下次当你准备群发那句“请立即还款”之前,不妨多问自己一句:
如果这是我爸妈收到的短信,我会心疼吗?
如果答案是“会”,那就改,直到不会为止。
毕竟,法律保护的是秩序,而人性守护的,才是长久的信任。
分期贷款逾期短信怎么发?温柔提醒也能催回款?,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接过那种冷冰冰、像机器人吐出来的催收短信? “您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短短一行字...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