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搞明白,这条短信,到底是真是假?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催收套路还是真违约?一文说清你的权利和应对策略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尾号**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
贷款逾期收到“已报案”短信,是真报警还是吓唬人?一文说清你的权利和风险!** 你有没有在某个深夜,手机突然震动一下,一看是条短信:“您名下贷款已严重逾期,我司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处理,请尽快还款,否则将承担刑事责任。”——看到这种字眼,心是不是“咯噔”一下?脑子里瞬间闪过无数念头:我是不是要坐牢了?警察会不会上门抓我?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别慌,先深呼吸,作为一名执业多年的民商事与金融纠纷领域的律师,我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咨询,我就用大白话、接地气的方式,帮你把这件事从头到尾掰开揉碎讲明白。
我们得搞清楚一件事:一般情况下,普通的贷款逾期不会直接构成刑事犯罪,也就是说,光是因为没按时还钱,银行或网贷平台不能随便说“我已经报警抓你”。
那他们为什么敢发“已报案”这种短信?原因有三:
所以关键点来了:普通逾期 ≠ 犯罪行为;只有恶意骗贷+拒不偿还,才可能触碰刑法红线。
这里我要划重点了,以下几种情形,真有可能被追究刑责:
这些行为一旦查实,就不再是“民事债务纠纷”,而是可能构成《刑法》中的贷款诈骗罪或信用卡诈骗罪,最高可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但请注意:如果你只是因为失业、生病、家庭变故导致暂时还不上,主动沟通、表达还款意愿,哪怕拖了几个月,也不属于刑事范畴。
我曾代理过一个真实案例,当事人小李,30岁,互联网从业者,疫情后公司裁员,连续半年没收入,他在某网贷平台借了8万元,逾期9个月未还,期间收到多条“已向公安机关报案”的短信,甚至有自称“经侦大队”的电话打来,说他涉嫌诈骗,再不还钱就要上门抓人。
小李吓得整夜失眠,差点去借高利贷还钱,后来他找到我,我把整个流程帮他梳理了一遍:
第一,调取平台合同,确认是否属正规持牌机构;
第二,查看他的申请材料,确认无任何虚假信息;
第三,收集失业证明、医疗记录等证据,证明非恶意拖欠。
最终我们发函给平台,明确指出其催收行为涉嫌违法,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对方很快撤回“报案”说法,改为协商分期还款方案。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面对恐吓式催收,冷静+证据+法律支持,才是最有力的反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逾期不还的,应承担违约责任,但仅限于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贷款诈骗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证明文件等方式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关于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
明确要求:对于民间借贷、金融借款等纠纷,若无证据证明存在诈骗等犯罪行为,公安机关不得以“经济纠纷”为由立案侦查。
《互联网金融催收公约》
禁止使用威胁、恐吓、误导性语言进行催收,包括谎称“已报案”“将抓捕”等。
别被吓住:绝大多数“已报案”短信是催收话术,不是真的立案通知,真正的刑事案件,警方会通过正式文书或电话联系你本人,不会只靠一条短信定罪。
分清性质:你是“还不起”还是“不想还”?如果是前者,积极沟通、提供困难证明、争取展期或分期,法律是站在你这边的。
守住底线:不要伪造资料、不要失联跑路、不要恶意转移财产,只要保持诚信沟通,哪怕暂时无力偿还,也只是民事债务问题,不会进监狱。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恐惧和羞辱,不该成为催收的工具,你有难处,法律允许你喘口气;你讲诚信,社会理应给你一次翻身的机会。
遇到问题别硬扛,也别盲信短信,找专业的人问一句,可能就能少走三年弯路。
我是张律,一名愿意陪你把道理讲清楚的律师。
一、这条已报案短信,到底是真是假?,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贷款逾期收到“已报案”短信,是真报警还是吓唬人?一文说清你的权利和风险!** 你有没有在某个深夜,手机突然震...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