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一招教你识破套路,保护钱包不踩坑
你有没有突然在深夜收到一条短信:“您尾号XXXX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移交法务处理!” 那一刻,心跳是不是瞬间加速?手心冒汗?脑子里闪过“我什么时候贷过款?”、“不会是诈骗吧...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手机突然“叮”一声,跳出一条短信:“尊敬的用户,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
一看时间,凌晨一点;一看内容,没头没尾,你一头雾水——我啥时候借过钱?连这平台都没听过啊!
别急,这种“莫名短信提示贷款逾期”的情况,最近越来越多,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慌、是怕、是赶紧点链接看详情……但恰恰就是这个“点”,可能让你掉进骗子的圈套。
我就以一名执业多年的律师身份,跟你好好聊聊这件事——如何一眼识别真假逾期短信,保护好自己的钱包和信用记录。
首先得明白一件事:正规金融机构发来的贷款逾期提醒,不会只靠一条孤零零的短信就吓唬你。
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大型网贷平台(比如借呗、微粒贷、京东金条等)在催收流程上都有严格规定:
而那些让你“心头一紧”的短信,往往具备以下特征:
✅ 短信来自非106开头的号码,或是奇怪的境外号码; 含糊,没有具体金额、借款时间、平台名称;
✅ 带有短链接,诱导你点击“查看详情”或“立即还款”;
✅ 使用恐吓话术:“即将上报征信”“移交法务处理”“限制出行”……
这些,99%是诈骗!
最危险的是什么?是你心一慌,顺手点了短信里的链接。
你以为是查询还款入口,结果跳转到一个高仿页面:输入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
下一秒,卡里的钱就被转走了,甚至有人被偷偷开通了网贷账户,背上了几万块的“幽灵贷款”。
更狠的是“AI换脸+视频验证”骗局——你按提示录了个脸,以为是在“身份核验”,其实骗子已经用你的生物信息,在第三方平台申请了贷款。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们律所最近代理的一起真实案件。
李女士某天收到一条短信:“您在‘速贷宝’平台借款8万元已逾期30天,请立即还款,否则将起诉。”
她从没注册过这个平台,但看到“起诉”二字还是慌了,于是点了短信里的链接。
页面长得跟支付宝很像,她按提示输入了身份证、银行卡和收到的验证码。
结果当晚,银行卡被划走2980元,第二天又收到通知:她在某网贷平台申请了9.6万元贷款,已放款!
她立刻报警,我们也介入调查。
最终发现:“速贷宝”是伪造网站,链接指向境外服务器;所谓“贷款”是通过盗用她的身份信息,在非正规平台完成的“冒名借贷”。
虽然我们通过法律手段冻结了贷款、追回了被盗资金,但整个过程耗时近三个月,李女士的精神压力和时间成本难以估量。
关键教训:只要不点链接、不输验证码,骗子就拿你没办法。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034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刑法》第253条之一明确规定:
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银保监会也多次发文强调:
持牌金融机构不得以短信、电话等方式对非客户进行催收,更不得伪造官方链接实施诈骗。
这意味着——如果你从未借款,却收到“逾期”短信,对方的行为已涉嫌违法,你可以依法维权甚至报警处理。
最后提醒一句:你的信用很贵,别让它毁在一条不该信的短信上。
遇到可疑信息,截图保存、及时举报(可拨打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既是自保,也是在帮更多人避坑。
真正的危机从不靠一条短信通知你,而真正的安全,来自于冷静和常识。
——我是张律,一名陪你守护权益的法律人。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一招教你识破套路,避免踩坑!,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手机突然“叮”一声,跳出一条短信:“尊敬的用户,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