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打成轻伤,拿到谅解书了,法院会咋判?能轻多少?
生活中,难免有个磕磕碰碰,有时候火气一上来没控制住,可能就动手了,结果呢?对方一验伤,“轻伤”!这可就不是简单赔钱道歉的事儿了,这已经够上刑事立案的标准了,很多朋友这时候就慌了:“完了,我是不是要坐牢...
咱们老百姓啊,平时谁也不想摊上官司,但万一真遇上点摩擦,不小心把人打成了轻伤,对方还不谅解,那心里肯定七上八下的:这到底会怎么判呢?会不会坐牢啊?别着急,今天咱们就好好说道说道这个事儿。
咱们得明白,故意伤害致人轻伤,这已经构成了《刑法》里的“故意伤害罪”,听起来挺严重,但您先别慌,轻伤案件在刑事案件里,相对来说算是情节比较轻微的。
那法院判刑的时候,都会考虑些啥呢?最重要的当然是案件的事实和证据,比如您是怎么动的手,造成了什么后果,对方有没有过错等等,而“谅解书”,这东西在刑事案件里,尤其是涉及人身伤害的案件中,作用可不小,它代表了被害人对您的原谅,也间接反映了您的悔罪态度和赔偿情况,如果能拿到谅解书,那法院在量刑的时候,通常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甚至有可能判缓刑,也就是不用真的去监狱服刑。
现在的问题是“没有谅解书”,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一定会判得很重,一定要去坐牢呢?答案是:不一定!
您想啊,谅解书只是一个重要的量刑情节,但不是唯一的,法院还会综合考虑很多因素:
所以说,就算没有拿到谅解书,也不是完全没有争取轻判的机会,关键在于您怎么做,以及案件的具体情况。
以案说法
咱们来举个例子,您就更明白了。
小王和小李因为一点邻里纠纷吵了起来,越吵越凶,小王一时没控制住脾气,推了小李一把,小李没站稳摔倒了,胳膊骨折,经鉴定为轻伤二级,事后,小王也挺后悔,主动提出赔偿医药费和误工费,但小李觉得气不过,狮子大开口要价很高,双方没谈拢,小李坚决不写谅解书。
后来案子到了法院,法院审理后认为,小王的行为构成了故意伤害罪,但是呢,考虑到小王是初犯、偶犯,平时表现也还行,而且在案发后有悔罪表现,虽然没达成赔偿协议,但也主动提出过赔偿,并且案件起因是邻里纠纷,小李在争吵中也有一定言语刺激,法院判决小王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您看,这个案子里小王也没有拿到谅解书,但法院综合考虑了各种情节,还是给了缓刑的机会,小王不用真的去坐牢,只要在缓刑考验期内遵守规定,好好表现就行。
法条链接
咱们来看看相关的法律规定,心里更有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这里注意,轻伤对应的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个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一条【量刑的一般原则】: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这条就告诉我们,法院判刑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谅解书只是“情节”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如果能自首,或者如实供述,也是可以从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这就是缓刑的条件,轻伤案件如果符合这些条件,即使没有谅解书,也有可能判缓刑。)
律师总结
一旦造成了他人轻伤,即使没有拿到对方的谅解书,也不要过于绝望,但也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当然了,每个案子都有它的特殊性,具体怎么判,法官会根据全案的证据和情节来综合判断,如果您真的遇到了这样的事儿,最好还是请个专业的律师帮您分析案情,制定辩护策略,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维护您的合法权益,争取一个相对理想的结果。 能帮到您!遇事别慌,依法办事,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轻伤没拿到谅解书,法院会咋判?能争取轻判吗?,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咱们老百姓啊,平时谁也不想摊上官司,但万一真遇上点摩擦,不小心把人打成了轻伤,对方还不谅解,那心里肯定七上八下...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