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冷静,三步识别真假逾期提醒
收到银行贷款逾期提醒短信别慌!是催收套路还是真危机?一文讲透应对策略 不少朋友私信问我:“律师,我明明记得按时还款了,怎么突然收到银行发来的‘贷款逾期提醒’短信?还写着‘将影响征信’‘可能被起诉’,...
收到“贷款严重逾期”短信别慌!是催收套路还是真违约?一文说清你的权利和应对策略** 你有没有某天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即将上报征信,请立即还款,否则将采取法律手段!”——心跳瞬间加速,手心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我什么时候借过这笔钱?我记得还了啊?还是……我真的忘了? 先别急着焦虑,作为一名执业多年的民商事律师,我每天都能接到类似的咨询,这类短信,有时是真的风险预警,有时却是披着“法律外衣”的催收话术,甚至可能是诈骗陷阱,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你一步步拆解这条短信背后的真相,告诉你:面对“严重逾期”短信,到底该怎么办。
第一步,不是马上还款,而是验证信息真实性。

我建议你立刻做三件事:
打开官方App或官网查账单
别信短信里的链接!直接打开你注册贷款的正规平台(比如借呗、微粒贷、银行App),查看账户状态,如果系统里没有逾期记录,那这条短信大概率是假的。
核对贷款金额和时间
有些朋友确实借过款,但记错了还款日,这时候要重点看:借款合同是否存在?是否签过电子协议?还款计划表上有没有这笔欠款?
警惕“钓鱼链接”和恐吓话术
真正的金融机构不会通过短信发链接让你“立即还款”,更不会用“上门抓人”“冻结资产”这种话术威胁你,这些都是典型的催收施压手段,甚至可能是第三方催收公司越界操作。
记住一句话:凡是让你恐慌的,先怀疑;凡是让你点链接的,先删除。
如果你确认自己确实逾期了,也别崩溃,法律从不鼓励赖账,但也绝不会纵容过度催收。
这里分两种情况:
轻微逾期(1-30天):主动联系平台客服,说明原因,争取减免罚息,制定分期还款计划,很多平台对首次逾期用户有“宽容期”政策。
长期逾期(超90天):这时候可能已经被列入不良征信,甚至被起诉,但即便如此,你也拥有法定权利:
《民法典》第1032条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隐私。
哪怕你欠了钱,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对象。
我曾代理过一个真实案件。
当事人张先生是一名外卖骑手,某天收到一条“严重逾期”短信,称他在某网贷平台借款5万元未还,即将被起诉,短信里还附带一个链接,写着“点击查看详情”。
张先生文化程度不高,一看“起诉”俩字就慌了,赶紧点进去,输入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结果卡里8000元被瞬间转走。
后来我们调查发现:他根本没在这平台借过款,所谓“平台”是个高仿网页,专门用来盗取信息,我们协助他报警,并向工信部投诉该伪基站号码。
警方破获了一个跨省诈骗团伙,他们批量发送伪造逾期短信,利用人们害怕征信受损的心理实施诈骗。
这个案子让我深刻意识到:恐惧,是最容易被利用的情绪。
以下是与你息息相关的几条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679条: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没有合法依据的债务,无需偿还。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0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冒用他人身份借贷属于违法行为。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13条:催收不得骚扰无关第三人,不得使用恐吓、威胁等不当手段。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25条:信息主体认为征信记录有误的,有权提出异议并要求核查。
这些法条不是摆设,是你维权的“武器”。
收到“贷款严重逾期”短信,不要第一反应就是还钱或恐慌,你要做的,是冷静验证、依法维权、保留证据。
记住这四步口诀:
一看二查三留证,四要依法护自身。
如果是误判,及时申诉;
如果是诈骗,立即报警;
如果是真逾期,坦诚沟通,合理协商;
如果遭遇暴力催收,果断录音、截图、举报。
法律从来不保护“老赖”,但也绝不容忍“黑催”,你欠的是钱,不是尊严;你怕的是后果,但更要懂权利。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在这个信用即财富的时代,守信很重要,但知道怎么保护自己,更重要。
—— 一名陪你面对风雨的执业律师
一、先冷静,三条短信教你快速判断真假,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收到“贷款严重逾期”短信别慌!是催收套路还是真违约?一文说清你的权利和应对策略** 你有没有某天突然收到一条...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