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后咋判断是不是轻伤?真要是轻伤,接下来该咋办?
唉,谁也不想遇上这种糟心事,但真碰上了,咱也不能慌了神,得知道怎么回事儿,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大伙儿得明白一个事儿:咱们平时说的“轻伤”,跟法律上认定的“轻伤”,那可不是一回事儿!你觉得挺疼、流点血就...
“哎呀,脚崴了!”生活中,这种情况太常见了,下楼梯踩空、运动时没注意、甚至走路被个小石子硌一下,都可能让脚踝“挂彩”,脚踝受伤后,咱们第一反应肯定是疼、肿,但“轻伤”和“重伤”(这里说的主要是法律意义上的伤情鉴定,不是咱们平时说的“很疼就是重伤”)差别可大了去了。
那咱们自己能先简单判断一下吗?当然可以,但这只是初步的,最后还得以医生的诊断和专业的司法鉴定为准。
看“疼”的程度和性质:
看“肿”的模样:
看能不能“动”:
看皮肤有没有“破相”:
划重点:咱们自己判断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还是及时就医!
很多人觉得“小崴一下没事,揉揉就好了”,这可千万别!尤其是怀疑骨头有事的时候,乱揉乱动可能会加重损伤,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可能还会让你拍个X光片,看看有没有骨折;做个B超或者磁共振(MRI),看看韧带、肌腱这些软组织有没有损伤,损伤到什么程度,这些检查结果,才是判断伤情的“硬通货”。
只是脚踝韧带轻微拉伤,休息几天就好了,这通常就是轻微伤,但如果是脚踝骨折了,哪怕是裂缝骨折(骨裂),那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可能就构成“轻伤”了,要是韧带断裂,影响了关节功能,那也可能达到轻伤甚至更重的程度。
脚踝受伤后,别自己硬扛,也别瞎猜,赶紧去医院,让专业的医生来评估,医生的诊断证明、影像学报告(X光片、CT、MRI等),都是后续如果涉及到赔偿、打官司时的重要证据。
以案说法:
就说去年我碰到的一个案子吧,张先生在小区里散步,被一辆突然倒车的电动车撞倒了,当时就觉得脚踝一阵剧痛,站都站不起来,电动车车主觉得张先生就是普通崴脚,给个三五百块钱医药费就想了事,张先生自己也觉得可能没大事,但是疼得厉害,家人不放心,还是坚持送他去了医院,一拍片子,医生诊断是“左踝关节外踝骨折”。
后来双方就赔偿金额谈不拢,张先生找到了我,我告诉他,根据他的伤情和《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他这种情况很可能构成“轻伤二级”,果然,经过司法鉴定机构鉴定,张先生的伤情被评定为“轻伤二级”。
有了这个鉴定结果,性质就不一样了,电动车车主的行为就可能涉嫌《刑法》里的“过失致人轻伤”(具体案件要具体分析,看是否符合犯罪构成要件),在我们的努力下,结合张先生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实际损失,对方最终赔偿了张先生一笔合理的费用。
你看,这脚踝受伤,是不是轻伤,差别可太大了!
法条链接:
判断轻伤的依据,主要是《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司发通[2013]146号),这个标准非常细致,咱们普通人没必要一条条去抠,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就行。
简单说一下和脚踝损伤可能相关的:
具体的鉴定,是由公安机关委托的、具有法定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根据医院的病历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对伤者的活体检查情况,对照这个标准来进行的,咱们自己说了不算,医生的初步诊断可以参考,但最终的“轻伤”、“轻微伤”得由司法鉴定机构出具《法医学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书》来确定。
律师总结:
所以啊,大伙儿记住了,脚踝受伤后:
脚踝虽小,事关重大,真受伤了,该看医生看医生,该鉴定鉴定,别因为一时疏忽,让自己的合法权益受了损失,有不清楚的,及时咨询专业律师,准没错!
希望今天说的这些,能帮到大伙儿,有事儿您说话!
脚踝扭了一下,咋判断是不是轻伤?会有啥影响?,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哎呀,脚崴了!”生活中,这种情况太常见了,下楼梯踩空、运动时没注意、甚至走路被个小石子硌一下,都可能让脚踝“...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