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贷款逾期发短信还上门?别慌!搞懂这几点,轻松应对不踩坑
最近收到不少朋友私信,说“我在中银申请了贷款,因为临时周转困难,最近逾期了一阵子,结果手机天天收到催收短信,前两天竟然还有人上门来了!这是不是违法?我该怎么办?” 说实话,这种问题太常见了,很多...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震动,睁眼一看是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已连续两期未按时偿还贷款,我行将采取进一步措施……”那一刻,心跳加速,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完了完了,征信要黑了”“会不会被起诉?”“房子会不会被收走?”
别急,先深呼吸,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让无数房奴心头一紧的话题——贷款买房逾期后收到催收短信,到底该怎么办?是不是只要逾期就会被起诉?短信威胁说“上报征信”是真的吗?能不能协商延期?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一条短信就乱了阵脚,结果越拖越严重,只要搞清规则、掌握方法,大多数问题都能化解于无形。
首先你要明白一点:银行发催收短信,本质上是一种风险提示+施压手段,不是判决书,也不是执行令,它分几种类型:
记住一句话:只要没收到法院传票,就没到最坏的地步。
很多人一看到短信就选择逃避,把手机关机、换号拉黑,以为这样就能躲过去,错!这样做只会让你从“轻微逾期”变成“恶意拖欠”,后果更严重。
正确的做法是三个字:快、准、稳。
快:第一时间联系贷款银行打客服电话也好,去网点也罢,主动说明情况,如果你是因为失业、生病、家庭变故导致暂时还不上,一定要如实告知,并提供相关证明(比如病历、离职证明等),很多银行都有“宽限期”或“困难户帮扶计划”,只要你态度诚恳,有很大概率能申请延期还款或分期补缴。
准:搞清楚自己到底欠了多少别只看短信里写的“本金+利息”,一定要查明细:有没有罚息?是否产生复利?有没有催收费用?这些都会滚雪球般增长,建议登录网银或APP查看账单详情,必要时要求银行出具书面还款计划。
稳: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方案如果确实短期内拿不出全款,可以尝试与银行协商“个性化分期”或“展期”,根据《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的精神,虽然主要针对信用卡,但实践中不少银行对房贷也会酌情处理,尤其是首套房、非恶意逾期的情况。
我曾代理过一位当事人张先生,他在某二线城市贷款买了首套房,月供8000多,后来公司裁员,他失业三个月,房贷断了两期,第三个月初,他接连收到五条催收短信,最后一条写着:“如再不还款,将启动司法程序并查封房产。”
张先生吓得睡不着觉,差点想把房子挂牌卖掉,但他冷静下来后,还是鼓起勇气去了银行柜台,带上了失业证明和租房合同,坦白了自己的困境,没想到,银行工作人员听完后反而松了口气:“我们最怕客户失联,像你这种情况,可以申请3个月的缓还期,期间只还利息,本金延后。”
张先生在找到新工作后顺利恢复还款,征信只留下一次“M1”记录(即逾期1个月),并未进入黑名单,也没有被起诉。
你看,同样是逾期,有人被吓得倾家荡产,有人却通过沟通化险为夷,差别就在于——你敢不敢面对,会不会沟通。
虽然目前我国尚无专门针对房贷逾期处理的统一立法,但以下几条法律规定为你提供了基本保障: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四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若你因疫情、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无力还款,可主张减免责任。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三条:金融机构在催收过程中不得过度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不得骚扰、恐吓债务人及其亲友。
《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指引》:明确要求银行在催收时应尊重客户人格尊严,禁止暴力、胁迫、侮辱性语言。
这意味着:银行可以催收,但不能“爆通讯录”、不能天天半夜打电话、不能发带有恐吓性质的信息。
最后我想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谁还没个难的时候?买房本来就是一场长跑,偶尔摔一跤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趴在地上不敢起来。
收到催收短信,说明你已经踩了红线,但只要及时止损、主动沟通、合理维权,完全有机会把损失降到最低,不要羞于开口,也不要轻信“代偿中介”“征信修复”的骗局,真正能救你的,永远是你自己清醒的头脑和积极的态度。
👉 短信不怕,怕的是沉默;
👉 逾期不可耻,逃避才致命;
👉 银行要的是钱,不是你的命;
👉 法律站在理性一方,而不是强势一方。
下次再看到那条冰冷的催收短信,不妨对自己说一句:“我知道错了,但我有办法解决。”
这才是成年人真正的体面。
房贷逾期被短信轰炸?别慌,搞懂这几点,轻松应对催收暴击,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震动,睁眼一看是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已连续两期未按时偿还贷款,我行将采取...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