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衅滋事致轻伤,到底咋判断?后续又该如何是好?
咱们先得明白,“寻衅滋事”和“轻伤”这俩词儿,经常搅和在一起,但它们其实是两码事,又相互关联,要判断一个行为是不是构成“寻衅滋事致轻伤”,咱得分开来看,然后再把它们捏合到一块儿。 第一步:先看是不是...
(一)文章内容
大伙儿好啊,今天咱们不聊别的,就聊聊“打架”这事儿,都说“冲动是魔鬼”,这话一点不假,可能就是因为一句口角,一个眼神不对,双方就动起手来,一开始可能只是推推搡搡,可情绪上来了,谁也控制不住,最后演变成互殴,甚至有人受了伤。
那问题就来了:如果打架互殴,把人打成了“轻伤”,会怎么判刑呢?这后果到底有多严重?
咱们得明白一个基本点:打架互殴,通常情况下,双方都有过错。这跟咱们常说的“正当防卫”是两码事,正当防卫是别人打你,你为了保护自己不得已才还手,而且还手的程度不能超过必要限度,但互殴呢,往往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双方都有攻击对方的故意,别觉得“是他先动手的,我没错”,在互殴的情况下,这通常不能成为你完全免责的理由。
什么是“轻伤”?法律上说的“轻伤”,可不是咱们平时说的“擦破点皮,流点血”那么简单。它有严格的医学鉴定标准,比如骨折、耳膜穿孔、视力下降到一定程度等等,都可能构成轻伤,具体得由法医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来鉴定,一旦鉴定结果是“轻伤”,那性质就可能从“治安案件”上升到“刑事案件”了。
互殴致对方轻伤,会怎么判刑呢?
根据咱们国家《刑法》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达到轻伤程度的,构成“故意伤害罪”。一般情况下,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处罚。
听到“刑拘”、“判刑”,是不是有点慌了?别急,这只是一个“基准刑”,实际判刑的时候,法官会考虑很多因素:
最最关键的一点,积极赔偿,争取谅解”。很多时候,冤家宜解不宜结,退一步海阔天空,钱没了可以再挣,一旦背上“案底”,影响的可能是自己一辈子,甚至子女的前途(比如考公务员、当兵等政审可能受影响)。
重点提示:
那万一真遇上这种事,后续该如何处理呢?
(二)以案说法
咱们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叫“小明和小李的故事”吧。
小明和小李是邻居,因为小区停车位的问题吵了起来,越吵越凶,最后动了手,互相推搡、拳打脚踢,混乱中,小明一拳打在小李脸上,导致小李鼻骨骨折,后来小李去做了伤情鉴定,结果是“轻伤二级”。
小明家人积极与小李沟通,主动承担了小李所有的医药费、误工费,还额外补偿了一笔钱,小李也出具了《谅解书》,表示不再追究小明的刑事责任,法院考虑到小明是初犯、偶犯,且积极赔偿并获得谅解,认罪悔罪态度好,可能就判了个“缓刑”,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小明不用真的去监狱服刑,只要在缓刑考验期内遵守规定,不再犯错,这个刑罚就不再执行。
小明觉得自己也被打了,凭什么要赔那么多钱?态度强硬,拒不赔偿,也不道歉,小李一气之下,坚决要求追究小明的刑事责任,这种情况下,法院可能就会酌情从重处罚,比如判处小明“有期徒刑一年”,那小明就得实实在在地去监狱待一年了。
看到了吧?同样是互殴致轻伤,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可能天差地别。
(三)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其中抢劫、强奸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应从严掌握。
(四)律师总结
各位朋友,说到底,“打架互殴”是一件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赢了进看守所,输了进医院,这话虽然糙,但理不糙。
一旦因为互殴导致对方轻伤,就可能涉嫌“故意伤害罪”,面临刑事处罚,这不仅仅是丢面子的问题,更会留下“案底”,对自己和家人的未来都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遇到矛盾和冲突,一定要冷静!冷静!再冷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实在不行,还有法律途径可以解决,千万别让一时的冲动毁了自己。
如果真的不小心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记住我的建议:积极配合调查,主动承担责任,诚恳道歉,尽力赔偿,争取对方的谅解。这是减轻处罚、争取最好结果的关键,必要的时候,一定要咨询专业的律师,让律师为你提供法律帮助,维护你的合法权益。 能给大家提个醒,遇事三思而后行,千万别让拳头“说话”!
(一)文章内容 大伙儿好啊,今天咱们不聊别的,就聊聊“打架”这事儿,都说“冲动是魔鬼”,这话一点不假,可能就...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