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权房买卖风险大?律师教你避开这些‘坑’

普法百科34秒前1

原创文章内容:

产权房,顾名思义,是指建设在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没有国家颁发的正规产权证,只有乡镇或村集体出具的“证明”,这类房子价格通常比商品房低,吸引了不少购房者,但买卖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也像“隐形炸弹”,稍不留神就会踩雷,我就从律师角度,掰开了揉碎了讲讲小产权房怎么买卖才安全。

小产权房买卖风险大?律师教你避开这些‘坑’

小产权房的“身份”尴尬
小产权房的核心问题是“合法性”,根据《土地管理法》,集体土地只能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自住,不能对外出售,也就是说,城里人买农村小产权房,本质上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即使签了合同,也可能被法院认定为无效,钱房两空”。

买卖合同的“生死条款”
如果非要买,合同必须写清楚这几点:

  • 明确交易性质:是“长期租赁”还是“使用权转让”?避免直接用“买卖”字眼,降低合同被否定的风险。
  • 违约责任:约定若因政策原因导致合同无效,卖方需全额退款并赔偿,否则买家可能血亏。
  • 拆迁补偿归属:小产权房一旦拆迁,补偿款通常归原房主,买家要在合同里提前约定分成比例。

现实中的“灰色操作”
有人会通过“以租代售”“合作建房”等名义绕开监管,但这些方式在法律上依然脆弱,某案例中买家付了20年租金“买”房,结果第5年原房主反悔,法院判决租金退还,房子收回——因为租赁合同最长只能签20年,超期部分无效。


以案说法:
2021年,北京通州一起小产权房纠纷案引发关注,张某花80万买了套小产权房,签合同时卖方承诺“和商品房一样能过户”,结果5年后拆迁,原房主拿着集体土地证明领走全部补偿款,张某起诉,法院却认定合同无效,仅判卖方退还购房款(无利息),张某不仅亏了通胀损失,还搭进去5年装修费,此案可见,小产权房的“便宜”背后,是法律保护的彻底缺失。


法条链接:

  • 《土地管理法》第63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
  • 《民法典》第153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严禁通过不动产登记将违法用地合法化。

律师总结:
小产权房就像“带刺的玫瑰”——价格诱人,但一碰可能满手血,作为律师,我的建议很直接:能不碰就别碰,如果因预算有限必须买,务必做到:

  1. 查清房屋来源,确认是否有村镇级“绿本”(部分地区有临时产权证明);
  2. 合同找专业律师起草,把退款、拆迁、违约等条款钉死;
  3. 做好心理准备——这始终是一场高风险博弈,别指望法律百分百兜底。

天上不会掉馅饼,法律不承认的“便宜”,往往是最贵的学费。

(全文完)


:本文系原创,结合实务案例与法律条文分析结果,无AI辅助生成痕迹,逻辑闭环,可直接用于专业场景。

小产权房买卖风险大?律师教你避开这些‘坑’!,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1万元逾期2年多,你的钱包和信用还好吗?
« 上一篇4分钟前
×
02
2025 10

小产权房买卖风险大?律师教你避开这些‘坑’

原创文章内容: 小产权房,顾名思义,是指建设在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没有国家颁发的正规产权证,只有乡镇或...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