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了,能申请大妈催收吗?靠谱不?
“律师,我网贷不小心逾期了,天天被催收电话骚扰得快疯了,听说有种‘大妈催收’,比较心软,我能不能申请让平台用‘大妈’来催我啊?”
哈哈,听到这个问题,我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觉得这位朋友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连这种“偏方”都想出来了。“大妈催收”这个说法,听起来挺接地气,甚至有点温情脉脉,但现实中,这事儿靠谱吗?你真能“申请”吗?
咱们先琢磨琢磨,网贷逾期后,催收是平台或其委托的第三方机构为了追回欠款采取的行动,这个催收的主体、方式,通常是平台或第三方催收公司自己决定的,他们有自己的一套流程和人员配置。你作为借款人,基本上没有权利去指定人家用什么方式、派什么人来催收。这就好比你去餐厅吃饭,你可以点菜,但你不能指定厨师必须是张三还是李四,更别说指定菜系师傅的年龄层了,对吧?
再说“大妈催收”这个概念,咱们印象里的“大妈”,可能是热心肠、爱唠叨、但也讲道理的形象,如果真有这样的催收,或许沟通起来会少一些冰冷的机器音和威胁恐吓,多一点人情味?但问题是,正规的催收公司,他们的催收人员都是经过一定培训的(不正规的乱催收另说),讲究的是效率和回款率。“大妈”这个群体,虽然可能沟通能力强,但她们有催收的资质吗?懂相关的法律法规吗?平台会放心把这么重要的催款任务交给一群“编外大妈”吗?这显然不太现实。
就算真有平台突发奇想搞了个“大妈催收队”,你觉得效果能保证吗?催收的核心是让你还钱,不管是“小哥催收”还是“大妈催收”,目的都是一样的,大妈可能态度好点,但该说的话、该有的压力,估计一点也不会少,万一遇到个特别能“唠叨”的大妈,那你可能更受不了,对吧?
所以啊,与其琢磨这些不着边际的“申请”,不如把精力放在正经事上。
建议参考:
- 主动沟通是王道:逾期了,别躲,第一时间主动联系网贷平台,说明你的困难和还款意愿,很多平台其实是愿意协商的,比如申请延期还款、分期还款等等,你不说,人家怎么知道你的情况?
- 了解法规,保护自己:催收不是法外之地。如果遇到暴力催收(比如辱骂、威胁、骚扰亲友、上门滋扰等),要学会保留证据(录音、录像、短信、微信记录等),必要时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或者向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投诉。
- 努力赚钱,制定还款计划: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好好工作,开源节流,把欠款理清楚,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一步步把钱还上。别想着走捷径,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要用对方法。
- 别信“偏方”,谨防二次受骗:市面上有些声称可以帮你“搞定催收”、“洗白征信”的,很多都是骗子,千万别病急乱投医,以免雪上加霜。
相关法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关于借款合同的履行、违约责任等有明确规定,强调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六十八条:发卡银行应当对债务人本人及其担保人进行催收,不得对与债务无关的第三人进行催收,不得采用暴力、胁迫、恐吓或辱骂等不当催收行为,对催收过程应当进行录音,录音资料至少保存2年备查。(虽然主要针对信用卡,但网贷催收也可参考此精神)
-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明确了催收行为的规范,比如不得在晚间、凌晨等不适宜时间催收,不得骚扰无关人员,不得采用暴力、威胁等手段等。
小编总结:
说到底,“申请大妈催收”更像是一种无奈的调侃或者美好的愿望。网贷逾期了,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积极面对,而不是寄希望于这些不切实际的“妙招”。主动和平台沟通协商,了解自己的权利,努力赚钱还债,这才是最靠谱的“上岸”途径,遇到问题,法律是你最坚实的后盾,别自己扛着,该咨询专业人士就咨询,该维权就维权,希望大家都能远离债务困扰,生活顺顺利利!
网贷逾期了,能申请大妈催收吗?靠谱不?,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