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嘞,各位朋友,咱今天来聊个事儿,可能不少人都遇到过,或者身边有人遇到过—1000块钱逾期一年,到底会咋样?别觉得这是小事儿,这里面门道可不少,听我这个老法师给你好好掰扯掰扯
1000元逾期1年,事儿小影响大,这些“坑”你可别踩! 生活中,谁还没个手头紧、忘事儿的时候呢?可能就是一张信用卡的小账单,或者某个平台的借款,当初想着“下个月就还”,结果一忙、一忘,嘿,好家伙,1...
咱们老百姓一提到网贷,可能第一反应就是“借了钱得还”,不然就会被催收,但您知道吗?其实网贷平台,尤其是那些不太正规的,他们心里也怕,而且最怕的可能就是咱们借款人把他们给告了!这是为啥呢?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给您说道说道这里面的弯弯绕。
很多网贷平台自身就“不太干净”,一告就可能“见底裤”,您想啊,要是平台本身合规合法,那借款人起诉它,它应诉不就完了?可问题是,不少平台在利息、手续费、违约金这些地方,猫腻可多了去了,比如那个“砍头息”,就是你借一万,先扣你两千当手续费,实际到手八千,利息还按一万算,这本身就不合法,还有的利息高得离谱,年化利率动不动就超过国家规定的上限(现在是LPR的4倍),这就是妥妥的高利贷了,一旦借款人起诉,法院就会对这些费用进行审查,那些不合法的部分自然就得不到支持,平台就得乖乖把多收的钱吐出来,甚至可能因为放高利贷被处罚。
起诉可能会让平台的“不合规操作”暴露在阳光下,引来监管部门的注意,法院审理案件是公开透明的(涉及隐私的除外),如果一个平台因为借贷纠纷被频繁起诉,或者在案件中被查出存在大量违规行为,比如暴力催收、信息泄露、资金来源不合法等等,那监管部门能坐视不管吗?肯定会介入调查啊!一旦监管出手,轻则罚款整改,重则可能直接被吊销执照,关门大吉,平台最怕的就是这种“连锁反应”。
平台也怕“败诉”影响声誉和后续经营,现在是信息时代,一个平台要是老吃官司还老败诉,传出去名声就臭了,其他借款人一看,“哦,原来这家平台这么不地道,还能告赢它!”那谁还敢去它那儿借钱?投资人一看,“这平台风险太高,官司缠身”,也可能撤资,这样一来,平台的资金链可能就出问题,经营不下去了。
还有一点,有些平台可能连放贷的资质都没有,按照咱们国家的规定,从事放贷业务是需要特定资质的,如果一个平台根本就没有这个资质,那它放出去的贷款合同本身就可能是无效的,借款人起诉,它不仅拿不到高额利息,连本金能不能顺利收回都两说,您说它能不怕吗?
以案说法:小明的“逆袭”之路
就拿小明的例子来说吧,小明之前因为手头紧,在一个不知名的网贷平台借了5000块钱,当时平台说利息不高,手续简单,结果到手才3500,说是扣除了“服务费”和“保证金”,后面小明一算,这利息加上各种名目的费用,年化利率快到100%了!到期还不上,催收电话就没停过,甚至还骚扰到了他的家人朋友。
小明越想越气,觉得这太欺负人了,后来在朋友的建议下,他收集了借款合同、转账记录、催收短信等所有证据,一纸诉状把平台告上了法院,法院审理后认为,平台收取的“服务费”和“保证金”属于“砍头息”,应当从本金中扣除,实际借款本金为3500元,双方约定的利息和各种费用加起来,远超过了当时LPR的4倍,超过部分无效,最终判决小明只需偿还3500元本金以及按合法利率计算的利息,平台不仅没拿到高额利息,还因为这笔官司,后续被监管部门抽查,查出了更多违规问题,吃了不小的罚单。
您看,小明这一起诉,不仅维护了自己的权益,还让不规范的平台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相关法条链接,您也得知道:
律师总结一下:
所以说,网贷平台怕起诉,根源往往在于自身的不规范经营,对于咱们借款人来说,如果遇到网贷纠纷,特别是涉及到高额利息、暴力催收、砍头息等情况,千万不要觉得“欠钱的是孙子”就忍气吞声,咱们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这不是鼓励大家借钱不还,合法的本金和利息还是要还的,但对于那些不合理、不合法的盘剥,咱们不能惯着!保留好所有证据(借款合同、转账记录、催收截图、通话录音等),必要时勇敢地向法院提起诉讼,不仅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能对那些乱象丛生的网贷平台形成震慑,推动这个行业向更规范的方向发展,法律是保护每一个公民的,咱们要懂法、用法!
网贷平台为啥最怕被起诉?里面门道可不少!,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咱们老百姓一提到网贷,可能第一反应就是“借了钱得还”,不然就会被催收,但您知道吗?其实网贷平台,尤其是那些不太...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