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之间是否成立劳动关系

普法百科19分钟前1
法律解析:

自然人之间一般不成立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特定的,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自然人通常不具备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所以自然人之间难以形成劳动关系,但可能形成劳务关系等其他民事关系。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同时也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而自然人并不在上述用人单位的范畴之内。

从劳动关系的特征来看,劳动关系具有从属性,包括人格上的从属性和经济上的从属性。人格上的从属性表现为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指挥和管理,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经济上的从属性则是指劳动者依赖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维持生活。在自然人之间的合作中,很难体现出这种明显的从属性特征。

例如,两个自然人约定一起合作完成一项简单的事务,他们之间更倾向于是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按照事先约定的方式分配收益,不存在一方对另一方的管理和指挥。他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主要通过双方的约定来确定,适用的是民事法律规范。

不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存在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看似具有劳动关系特征的情况,但其实可能涉及到一些复杂的法律关系。比如个人承包经营违反法律规定招用劳动者,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发包的组织与个人承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承包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就形成了典型的劳动关系。

如果自然人之间存在提供劳动和接受劳动的情况,更常见的是形成劳务关系。劳务关系是指提供劳务一方为接受劳务一方提供劳务服务,由接受劳务一方按照约定支付报酬而建立的一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与劳动关系不同,劳务关系受《民法典》等民事法律的调整,双方的权利义务主要依据合同约定来确定。

法律依据

《劳动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分享举报
合同到期辞职不让走怎么办
« 上一篇19分钟前
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需要什么手续
下一篇 »19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