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什么成立
一、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什么成立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借款合同一般为诺成合同,但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是实践合同。实践合同是除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须...
一、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成立时间应当怎样确定
自然人之间借款合同为实践合同,其成立需具备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和出借人提供借款两个要件。其成立时间按以下规则确定:
第一,以现金支付的,自借款人收到借款时合同成立。这里强调“收到”,只有借款人实际拿到现金,合同才成立。
第二,以银行转账、网上电子汇款等形式支付的,自资金到达借款人账户时合同成立。资金进入借款人账户,意味着借款已实际交付,合同此时成立。
第三,以票据交付的,自借款人依法取得票据权利时合同成立。借款人合法取得票据权利,就相当于获得了借款,合同随之成立。
第四,出借人将特定资金账户支配权授权给借款人的,自借款人取得对该账户实际支配权时合同成立。借款人能实际支配账户资金,借款即完成交付,合同成立。
第五,出借人以与借款人约定的其他方式提供借款并实际履行完成时,合同成立。只要双方约定了交付方式且已实际履行,合同便成立。
二、分期履行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是什么呢
分期履行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依据不同情形确定。
对于分期履行的借款合同,如果是同一借款合同项下约定的多笔债务分期履行,诉讼时效应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这是因为尽管债务是分期履行,但本质上属于同一笔债权债务关系,具有整体性和关联性,从最后一期届满起算更有利于保护利益,也符合诉讼时效制度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的目的。
若各期债务具有相对独立性,不是基于同一借款合同约定,而是分别订立合同约定不同借款及还款期限,则每一期债务的诉讼时效分别从该期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因为此时各笔债务在合同依据、权利义务等方面相互独立,应分别适用诉讼时效规定。
此外,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在诉讼时效期间内,若债权人向主张权利、债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等,诉讼时效会发生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三、个人之间的借款利息应该怎样计算呀
个人之间借款利息计算需依据不同情形。
若双方约定了利息,且利率不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市场报价利率四倍,利息按照约定利率计算。比如约定年利率为10%,借款本金10万,那一年利息就是10万×10%=1万。
若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一般不予支持。
若借贷双方对利息约定不明,自然人之间借贷的,法院不支持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除自然人之间借贷外,利息由法院结合合同内容,并根据当地或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报价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
若借款人提前还款,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应当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
另外,逾期利息方面,若有约定从约定,但以不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为限;未约定逾期利率或约定不明,可按借期内利率主张逾期还款利息,若未约定借期内利率,可参照当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标准计算。
以上是关于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成立时间应当怎样确定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一、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成立时间应当怎样确定 自然人之间借款合同为实践合同,其成立需具备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和...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