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不交社保给补助,真的靠谱吗?小心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在上海打拼的小伙伴们,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公司说“咱不交社保了,直接给你发一笔补助,到手工资更多哦!”听起来挺诱人,但这事儿真的靠谱吗?作为一枚深耕法律多年的律师,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这种操作背后藏...
“工资申报了但不交社保,是不是能省一笔钱?”听起来好像是个“机智”的操作,但实际上,这背后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和人情隐患,今天我就从专业律师的角度,给大家掰扯清楚这个问题。
首先明确一点:绝对不行!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是法定的强制性义务,只要你雇佣了员工、签了劳动合同、发了工资,就必须依法申报并缴纳社保,工资申报和社保缴纳是一对“连体婴”,不能拆开对待,有些企业为了降低用工成本,只做工资申报却不缴社保,甚至私下跟员工签协议“折现补偿”——这些操作统统不合法!一旦被查,企业不仅要补缴欠款,还面临滞纳金、罚款,甚至被列入失信黑名单。

而对员工来说,虽然短期可能多拿一点现金,但长远来看损失巨大,社保断缴直接影响到你的养老、医疗、失业、生育等保障,比如医保停缴期间万一生病,所有医疗费用都得自掏腰包;养老金缴费年限不足,退休后领取额度也会大幅缩水,更现实的是,一旦发生工伤,单位没缴社保,所有赔偿都得企业自己承担——但到时候企业会不会赖账?你维权的过程可能漫长又艰难。
2022年,上海某科技公司与员工协商“不缴社保,每月额外补贴1500元”,一名员工当时同意了,但半年后因突发疾病住院,花费8万余元,公司拒绝报销,理由是“已用现金补偿替代社保”,员工申请劳动仲裁,仲裁委裁决公司全额承担医疗费用,并补缴社保、支付滞纳金,公司不服起诉至法院,最终法院判决:“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规避社保缴纳义务,现金补偿协议无效”,公司不仅赔了医疗费,还被处以欠缴金额1.5倍的罚款。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哪怕员工签字同意,企业也不能免除法定责任,社保是底线问题,不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私下交易。
社保不是企业的“可选项”,而是“必选项”,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都不要试图在社保上动手脚,企业看似省了成本,实则埋下更大隐患;员工看似多拿了钱,实则丢了保障,真正合规的做法是:如实申报工资、依法缴纳社保、签订正规合同,如果遇到单位不缴社保,员工可以保留工资条、劳动合同等证据,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
记住一句话:法律红线碰不得,社保安全才是真正的长远利益。
(本文依据现行法律法规撰写,具体个案请咨询专业律师)
—— 一名不想看你踩坑的律师朋友
“工资申报了但不交社保,是不是能省一笔钱?”听起来好像是个“机智”的操作,但实际上,这背后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和...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