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确定当事人责任的规定是什么

普法百科1秒前1

一、交通事故确定当事人责任的规定是什么

交通事故确定当事人责任,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按照以下原则:

其一,因一方当事人过错导致事故,承担全部责任。例如,一方引发碰撞,闯红灯方负全责。

其二,两方或多方当事人过错引发事故,根据行为对事故发生作用及过错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同等和次要责任。如双方都有违规行为,作用相当则负同等责任。

其三,各方均无导致事故的过错,属交通意外,各方均无责任。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事故,他方无责任。

此外,当事人逃逸,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承担全部责任。为逃避法律追究弃车逃逸及潜逃藏匿的,如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可适当减轻责任,但同时有证据证明逃逸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不予减轻。

二、出了交通事故多长时间才属于

肇事逃逸的认定并非取决于事故发生后的时间长短,而是看当事人是否存在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故意和行为。

若当事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为逃避承担事故责任、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现场,无论时间间隔多久,都可能被认定为肇事逃逸。比如,事故刚发生就立刻驾车逃离现场;或者在现场短暂停留,因害怕担责而离开;甚至在事故发生一段时间后,担心被追究责任才逃跑,这些都可能构成肇事逃逸。

不过,有些情况不属于肇事逃逸。像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信息且履行赔偿义务;或者为及时抢救伤者而变动现场,但表明车辆和伤者位置等情况。

所以,判断是否为肇事逃逸的关键在于主观是否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以及是否实施了逃离现场等逃避行为,而非事故发生后的时间。

三、交通事故伤残营养费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交通事故伤残营养费标准目前并无统一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确定营养费通常会参考医疗机构意见。

一般来说,若医疗机构在诊断证明或病历中有明确注明需要加强营养,会将其作为主张营养费的重要依据。在一些地区,会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结合当地居民平均生活费标准按一定比例计算,比例大致在20%-50%。

对于营养费的期限,通常从受害人受伤之日起至伤情基本痊愈止。若受害人因伤致残,可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在具体案件里,法官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裁量,如受害人伤残程度、年龄、恢复状况等。轻微受伤的,营养费数额可能相对较低;严重伤残、恢复时间长的,营养费数额会相应提高。当事人主张营养费时,需提供相关证据,如医院出具的加强营养的医嘱、购买营养品的票据等,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交通事故确定当事人责任的规定是什么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分享举报
交通事故属于生产安全事故上报吗
« 上一篇2秒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