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附随义务包括什么
法律解析: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附随义务包括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保存劳动合同文本二年以上备查;劳动者的附随义务主要是按照双方约定办理...
认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可以从主体资格、劳动管理、劳动成果归属等方面判断,一般参考劳动合同,无合同则结合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考勤记录等凭证认定。
劳动关系的认定在劳动法律事务中至关重要,关乎劳动者权益保障和用人单位的责任承担。以下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认定要点。
主体资格方面:劳动关系成立的首要条件是双方具备合法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需是依法成立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劳动者则要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例如,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除特殊情况外,不能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劳动管理方面:这是判断劳动关系的关键因素。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隶属关系。劳动者要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行工作,接受用人单位的指挥和监督。比如,劳动者需遵循单位的考勤制度、工作流程等。若双方只是平等的合作关系,一方不受另一方的管理约束,则不构成劳动关系。
劳动成果归属方面:劳动者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其劳动成果归属于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例如,在一家餐厅,厨师为餐厅提供烹饪服务,其劳动成果即做出的菜品供餐厅销售,厨师从餐厅获得工资。
认定凭证方面:劳动合同是证明劳动关系的直接证据。但在现实中,很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此时,可参考相关凭证认定。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能证明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和履行社保义务;工作证、服务证等能证明劳动者身份;考勤记录可体现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管理;其他劳动者的证言也可作为辅助证据。
在认定劳动关系时,需综合考虑以上多个因素,全面审查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准确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法律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第一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本文来源:https://www.falvce.com法律解析: 认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可以从主体资格、劳动管理、劳动成果归属等方面判断,一般参考劳动合...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