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工资怎么算?被公司少算了怎么办?
平均工资怎么算? 平均工资的计算,通常用于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社保缴费基数、加班费计算等场景,根据《劳动合同法》及《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平均工资的计算方式如下: 计算周期 日平均工资 =...
月工资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时,赔偿标准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在经济补偿等情形下,一般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如果该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若涉及其他特定赔偿情形,要依据相应法律规定和具体事实来判定。
在劳动法律关系中,涉及的情况有多种,下面分别进行分析。
经济补偿的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这里所指的月工资是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当此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时,就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经济补偿。例如,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2000元,劳动者在某单位工作了3年,其劳动合同解除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为1800元,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那么经济补偿就是2000×3 = 6000元。
如果是因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赔偿金的情况。赔偿金是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同样,如果劳动者月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赔偿金的计算基数也是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来确定。
另外,在一些工伤赔偿等情形中,赔偿标准并不单纯以劳动者的月工资来计算。以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例,是根据伤残等级,按照本人工资的一定倍数来支付,这里的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若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
月工资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时的赔偿问题,要根据不同的法律关系和具体情形,按照相应的法律规定来准确计算赔偿金额。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本文来源:https://www.falvce.com法律解析: 月工资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时,赔偿标准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在经济补偿等情形下,一般按劳动者在本单位...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