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被催收,我该怎么办?对方哪些行为是违法的?
逾期了,天塌不下来,但也不能不当回事儿! 咱们谁还没个手头紧、周转不开的时候呢?一不小心,贷款就可能逾期,逾期了,第一个反应可能是慌,尤其是看到催收电话、短信轰炸过来的时候,更是心烦意乱,甚至有点...
嘿,大伙儿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一名普通律师,今天不聊别的,就聊聊咱们身边可能遇到的“贷款逾期”那些事儿,谁也不想逾期,但真遇到了,也别慌,更别被一些不规范的催收行为给吓住了,咱们得弄明白,催收是人家的权利,但权利也不能滥用,哪些催收行为是踩了法律红线,咱们老百姓是可以坚决说“不”的。
咱们得明确一点: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如果你确实贷了款,到期还不上,那银行或者贷款机构肯定会来找你要钱,这叫“催收”,本身是合法的,咱们不能说,“我没钱还,你们就不能来找我”,这不对,催收归催收,得讲规矩,得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那些动不动就威胁、恐吓、骚扰的,那可就不是催收了,那是违法!

哪些催收行为是咱们必须警惕,甚至可以拿起法律武器反击的呢?
暴力威胁,动手动脚:这个好理解,比如催收的人说“再不还钱就卸你一条腿”、“让你家人不得安宁”,或者真的上门堵你、推搡你,甚至搞什么“泼油漆”、“写大字报”,这绝对是高压线,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直接报警没商量!
骚扰通讯录,“呼死你”轰炸:这是很多人最头疼的,你逾期了,催收的不找你本人好好谈,反而把你当时留的紧急联系人、甚至你手机通讯录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全都打个遍,说你欠钱不还,让你“社会性死亡”,更有甚者,用“呼死你”软件对你和你的亲友进行电话、短信轰炸,一天几百个电话,根本没法正常生活,这就侵犯了咱们的隐私权和名誉权了,也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定。
不分昼夜,狂轰滥炸:法律虽然没规定催收的具体时间段,但常识告诉我们,大半夜一两点、大清早五六点打电话,或者在你工作时间没完没了地打,严重影响你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这就构成了“软暴力”骚扰,咱们也有休息的权利啊!
冒充公职人员,吓唬你没商量:有些催收为了逼你还钱,会冒充什么“公安局的”、“法院的”、“经侦的”,说你涉嫌诈骗,要抓你坐牢,还要发个假的“逮捕令”、“传票”给你,这可太恶劣了,不仅违法,还涉嫌招摇撞骗!遇到这种,一定要核实身份,千万别被唬住。
公开侮辱、诽谤:在催收过程中,用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骂你,或者编造一些你根本没做过的坏事来诋毁你的名声,比如到处说你“欠嫖资不还”之类的,这就侵犯了你的名誉权。
所以说,逾期了,咱们心里肯定急,但不能因为急就慌了神,任人拿捏,要知道,咱们有《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保护着咱们的合法权益,催收行为必须合法合规。
案情简介:
小王因为创业失败,信用卡和网贷加起来欠了十几万,实在无力一次性偿还,导致全面逾期,刚开始,催收电话还比较客气,后来就越来越过分,催收公司的人不仅每天给小王打十几个电话,还把电话打到了小王父母、妻子甚至单位领导那里,说小王“恶意拖欠”、“老赖”,让小王在亲戚朋友和同事面前抬不起头,更过分的是,有个催收员在电话里威胁小王:“再不还钱,我们就派人去你家楼下拉横幅,让你整个小区都知道你是个欠钱不还的骗子!”小王不堪其扰,精神几近崩溃。
律师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催收公司的行为已经明显违法:
处理结果:
小王在律师的建议下,首先收集了所有催收电话录音、短信截图、以及亲友和单位反馈的骚扰信息作为证据,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举报信息平台等进行了投诉,并向法院提起了名誉权侵权诉讼,在证据面前,催收公司承认了错误,停止了不当催收行为,并对小王进行了赔礼道歉和一定的精神损害赔偿,小王也与贷款机构就债务问题达成了新的还款协议。
咱们来看看《民法典》里哪些条款能给咱们撑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 除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这些法条就像咱们手里的盾牌,当不合法的催收行为来袭时,咱们可以用它们来保护自己。
好了,今天跟大家聊了这么多,希望能给那些正在经历或可能面临贷款逾期催收的朋友们一点帮助,我再总结几句:
生活总有起伏,遇到困难别慌,别被那些不合法的催收手段吓倒,咱们要用法律武器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同时努力工作,积极还债,总有雨过天晴的一天,有法律问题,随时咨询专业人士,好啦,今天就到这里,咱们下次再见!
贷款逾期被催收?哪些行为是犯法的?,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嘿,大伙儿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一名普通律师,今天不聊别的,就聊聊咱们身边可能遇到的“贷款逾期”那些事儿,谁也...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