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网贷逾期,催收短信却发到我手机上?这合法吗?我该怎么办?
原创文章内容: 不少朋友遇到这样的糟心事:自己明明没借过网贷,却频繁收到催收短信,内容全是“XXX欠款逾期,请速还款”,甚至还有电话轰炸,仔细一看,才发现是某个朋友或同事网贷逾期时,填了你的联系方式...
生活嘛,谁还没个手头紧的时候,万一贷款真逾期了,催收这事儿就来了,很多朋友一听到“催收”就头大,其实啊,催收本身不可怕,关键是咱们得弄明白,这些催收通知到底是通过啥方式送到咱们手里的,哪些方式是合法的,哪些可能有点问题,如果咱们没收到通知,或者觉得他们的送达方式让人不舒服,甚至不合法,那咱们也得知道怎么应对,不能稀里糊涂地就被牵着鼻子走。
咱们得清楚,贷款机构要催收,总得让咱们知道吧?这个“让咱们知道”的过程,送达”,常见的催收通知送达方式,王律师给你捋捋:

邮寄送达:这是最传统也比较正式的方式,一般是通过挂号信、EMS这种能证明你收到的邮件,把催收函、律师函啥的寄到你当初留的联系地址,这种方式呢,有据可查,一旦寄出去了,只要地址没错,通常会被认为你已经收到了,地址要是变了,记得及时跟贷款机构更新,免得吃哑巴亏。
电子送达:现在科技发达了,短信、电子邮件、甚至微信、APP推送都可能成为催收通知的方式,但这里面有个讲究,就是贷款合同里有没有约定可以用这些电子方式送达,如果合同里写明白了,而且他们确实把信息发到了你预留的手机号、邮箱,那也算数,短信邮件容易被忽略,或者被当成垃圾信息,这一点大家要注意。
电话催收通知:打电话通知你逾期了,该还钱了,这也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电话里会告诉你逾期金额、利息、还款期限啥的,虽然电话通知很快捷,但最好还是让对方再给个书面的(哪怕是电子版),免得后续扯皮没证据。
上门送达:这个方式就比较有冲击力了,催收人员直接找到你家里或者单位,当面送达催收通知,这种方式虽然直接,但也最容易出问题,他们上门可以,但不能骚扰你,不能大吵大闹,不能影响你正常生活和工作,更不能威胁恐吓。
公告送达:这种一般是在联系不上你,或者你故意躲着不见的情况下,贷款机构(通常是通过法院)会在一些特定的报纸或者网站上发公告,通知你逾期的事儿,不过这种方式用得比较少,而且有严格的条件,不是随便就能用的。
知道了这些方式,咱们心里就有个谱了,关键在于,无论哪种方式,都得保证咱们能“收到”或者“应当收到”,如果贷款机构明明有你正确的联系方式,却故意不用,或者用一些你根本不可能收到的方式“送达”,那他们后续的某些行为可能就站不住脚了。
以案说法
咱们来举个例子,就说小明吧,小明之前办了个消费贷,后来因为疫情影响,生意不好做,就逾期了,一开始,贷款公司还打电话、发短信,小明也接了,说正在想办法,后来,贷款公司可能觉得小明还款慢,就换了个“招数”,他们没再给小明常用的手机号打电话发短信,而是直接把一封催收函寄到了小明好几年前就搬走的老房子,收件人还是小明已经过世的爷爷,结果可想而知,这封信小明肯定收不到。
过了没多久,贷款公司就说小明“恶意拖欠”,并且开始给小明通讯录里的亲戚朋友打电话,说小明欠钱不还,小明觉得特别冤枉,也特别气愤:“我根本就没收到你们的正式催收函,你们怎么就说我恶意拖欠,还去骚扰我家人朋友呢?”
在这个例子里,贷款公司把催收函寄到小明早已不住的老房子,而且收件人都不对,这显然不是一个合理的送达方式,他们不能以此为理由,就认定小明“故意不接收”或者“恶意拖欠”,后续的暴力催收、骚扰亲友行为,更是涉嫌违法了,小明完全可以收集证据,向相关部门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条链接
咱们老百姓办事儿,得懂法,关于催收通知的送达,虽然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但相关的法律精神和规定还是有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七条: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对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时生效;未指定特定系统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数据电文进入其系统时生效,当事人对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简单说就是,通知到了才算数,电子方式的要看约定和实际接收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关于送达的规定:虽然催收阶段不一定走到法院诉讼,但民事诉讼中的送达规则,对我们理解合法送达有参考意义,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这是留置送达,催收中乱用就不行)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六十八条:发卡银行应当对债务人本人及其担保人进行催收,不得对与债务无关的第三人进行催收,不得采用暴力、胁迫、恐吓或辱骂等不当催收行为,对催收过程应当进行录音,录音资料至少保存2年备查。
(这条虽然主要针对信用卡,但对其他贷款催收也有借鉴意义,核心就是不能骚扰无关人员,不能用不当方式。)
律师总结
好了,说了这么多,王律师给大家总结几点“干货”: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催收也得讲规矩、守法律,咱们了解清楚这些送达方式,不是为了逃避责任,而是为了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能更理性地去面对和解决问题,希望今天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有啥法律问题,随时找王律师聊聊!
贷款逾期后,催收通知是咋送到我手里的?没收到或方式不对咋办?,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生活嘛,谁还没个手头紧的时候,万一贷款真逾期了,催收这事儿就来了,很多朋友一听到“催收”就头大,其实啊,催收本...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